您知道全球现存猪种超过400个吗?光中国本土就有88个地方品种。这些品种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:脂肪型(如陆川猪)、肉脂兼用型(如荣昌猪)、瘦肉型(如长白猪)。按地域划分更有讲究——华北型猪骨架粗壮,像东北民猪能扛-30℃严寒;华南型如蓝塘猪自带"空调体质",40℃高温照样长膘。
太湖猪堪称"产仔王",平均每胎14-16头,浙江某养殖场去年创下单胎22头的纪录。但生长速度慢,180天才出栏。
藏香猪在海拔4000米高原练就"钢铁肠胃",吃虫草喝雪水,肉硒含量是普通猪的3倍,成都某餐厅的藏香猪肋排卖到588元/份。
宁乡花猪的雪花纹媲美和牛,长沙某品牌用其制作的腊肉,每公斤售价超300元仍供不应求。
长白猪(兰德瑞斯)的饲料转化率堪称模范:长1公斤肉仅需2.6公斤饲料,比土猪省30%。但有个致命弱点——怕热,广东养殖场得给它装空调。
杜洛克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突变,后占比达38%,广西某屠宰场的杜洛克火腿出厂价是普通猪的2倍。
皮特兰猪的瘦肉率高达70%,但应激反应强烈,运输途中死亡率是其他品种的3倍。
看市场:火锅店扎堆的区域优选大白猪(五花三层),高端社区配送选藏香猪
看气候:北方选抗寒的东北民猪,南方湿热区考虑蓝塘猪
看技术:新手建议从荣昌猪起步,老手可尝试皮特兰杂交
三不选:不选近亲三代内的种猪、不选臀部凹陷的母猪、不选蹄甲开裂的公猪
山东王老板去年引种犯了大忌:把美系长白猪和法系大约克混养,结果出现跨系杂交导致产仔数暴跌40%。河南李大姐用太湖猪做终端父本,每头商品猪多花50天育肥期,直接亏损15万。最惨的是云南某场,给皮特兰猪喂高蛋白饲料引发急性酸中毒,一夜暴毙37头。
小编观点
现在养猪业正经历"智能+生态"双重革命,浙江某企业给种猪戴的智能耳标,能实时监测期,配种成功率提升至92%。而黑龙江的发酵床养殖模式,让藏香猪粪污转化率超95%,真正实现零排放。未来五年,"定制基因"猪种可能会颠覆传统养殖,听说某实验室已培育出ω-3脂肪酸含量提升5倍的新品种,这或许就是下一代"保健猪"的雏形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