饲料发酵做到一半突然不香了咋回事?
去年河北保定的张大哥,5吨发酵玉米料做到第3天突然飘出怪味,急得他连夜把饲料摊开晾晒。结果第二天全村的苍蝇都来开party了,直接损失2万多。今儿咱们就唠唠这饲料发酵半生不熟的糟心事,保你看完能少踩80%的坑。
1. 酸味不足带腥臭
正常的发酵饲料该有酒曲香,要是闻到鱼腥味或氨水味,八成是乳酸菌没干过腐败菌。去年江苏盐城有个养殖场,发酵豆粕时pH值卡在5.0上不去,检测发现杂菌超标100倍。这时候赶紧加2%红糖重启发酵,还能救回七成饲料。
2. 颜色发白发灰
发酵成功的玉米该是淡黄色,如果变得像石灰粉似的,大概率是霉菌作祟。山东的刘大姐去年就吃了这个亏,玉米水分超标3%,发酵三天全变灰白,检测发现黄曲霉毒素超标50倍。
3. 结块像混凝土
好饲料应该松软如面包屑,要是结成硬疙瘩,说明厌氧环境没整好。广西的黄老板用塑料袋发酵,结果袋子胀得像气球,戳开发现里头结成整块,原来是没扎排气孔。
4. 温度坐过山车
正常发酵该有温度变化曲线:头12小时升温到40℃,之后稳定在35℃左右。要是温度忽高忽低,比如从45℃暴跌到20℃,基本宣告发酵失败。河南某厂去年就因夜间降温没保温,斤饲料全废。
5. 营养指标不达标
最坑人的是表面看着正常,实际粗蛋白不升反降。用试纸测蛋白要是没提高,赶紧查发酵剂活性。去年抽查发现,市面30%的发酵剂菌数不达标,买回来就是死菌。
1. 原料配比乱来
玉米不能全发酵这事儿,十个人九个不知道。山东王老板去年把整仓玉米发酵,结果能量流失严重,猪吃了光长膘不长肉。正确做法是留30%生玉米混合喂,就像吃火锅要配凉茶。
2. 水分控制玄学
伸手一攥就知道含水量:指缝滴水是75%太湿,得加麸皮吸水;攥成团不散是60%刚好。河北李大姐去年加水全靠蒙,结果饲料一半霉变一半干烧,白瞎了五吨豆粕。
3. 菌种随便乱用
不是所有菌都适合你的料!发酵麸皮要用黑曲霉,处理豆渣得用芽孢杆菌。广西周师傅去年用EM菌发酵花生粕,结果产生剧毒黄曲霉,毒死200多头猪。
1. 发酵失败的抢救方案
2. 防患未然的三大绝技
绝招一:五步检测法
每天开袋前做这些检查:
绝招二:智能监控套装
花500块搞套物联网设备:
绝招三:万能发酵公式
记住这个黄金比例:
主料70%+辅料20%+发酵剂0.3%+水料比1:0.4
比如发酵豆渣:
豆渣700斤+玉米粉200斤+99发酵剂3斤+水400斤
个人观点
干了八年饲料发酵,我发现个规律:会救场的师傅都是半个中医。就像去年帮广东的养殖场处理胀气饲料,我让工人在袋底扎三个针眼,每天放气两次,硬是把十吨饲料救回来了。记住咯,发酵这事三分靠技术,七分靠观察——温度计要勤看,鼻子要常闻,手要敢摸敢试。下次遇到发酵卡壳别慌,按我说的这三板斧来,保准让你的饲料起死回生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