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新手养殖户都问过:"饲料里加预混料到底有啥用?"简单来说,预混料就是猪饲料的"营养包",把猪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、维生素、氨基酸等浓缩成1%-10%的添加比例。像3提到的有机硒和酶制剂,能让猪的抗病力提升30%以上。但千万别直接往玉米面里倒预混料——去年有个养殖户这么干,结果猪群集体拉稀,损失了3万多。
基础料组合:玉米55%+豆粕20%+白糖4%+鱼粉6%
预混料选择:10%乳猪型(含高锌配方)
这个阶段就像婴儿喝奶粉,每吨饲料添加200克酸化剂,腹泻率能从35%降到8%。特别提醒:玉米粉碎粒度要控制在2毫米,太细会影响消化率。
营养指标 | 标准值 | 实测值 | 达标情况 |
---|---|---|---|
粗蛋白质 | 18% | 18.5% | 超额完成 |
钙磷比 | 1.2 | 1.1:1 | 需补钙 |
赖氨酸含量 | 1.1% | 1.05% | 基本达标 |
配方调整:玉米58%+豆粕15%+米糠25%
预混料升级:4%平衡型(含复合酶)
这时候要像健身增肌,添加0.05%γ-氨基丁酸,日增重能提高15%。有个省钱诀窍:用10%菜籽粕替代豆粕,每月省800元饲料费。
三大避坑要点:
终极配方:玉米50%+豆粕12%+油脂3%
预混料配方:1%强化型(含有机硒)
这个阶段要"催肥不增膘",添加2%植物油可使背膘厚度减少1.5毫米。实测数据表明:每提高100大卡代谢能,出栏时间提前3天。
错误一:盲目使用高价预混料
去年某猪场用12元/kg的进口预混料,结果料肉比反而比用国产的更高。选择预混料要看实际成分,不是越贵越好。
错误二:混合不均匀
人工搅拌的均匀度只有60%,而用分层预混法能达到95%。建议小型养殖场至少要买台3800元的立式混合机。
错误三:忽视原料新鲜度
有个案例:使用含黄曲霉的豆粕,导致日增重下降60%。检测技巧很简单——抓把豆粕握紧再松开,结块就是变质了。
通过对比试验发现:
特别提醒:现在豆粕价格波动大,建议改用8%预混料搭配本地廉价原料。就像我们猪场去年用花生粕替代部分豆粕,半年省了4.2万饲料费。记住这个公式:好饲料=60%原料质量+30%精准配比+10%饲养管理,缺一不可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