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河北老张的牛场闹了个大笑话——花大价钱买的进口预混料,结果育肥牛日均增重反而少了0.3斤。这事儿就出在阶段配料失误上!育肥牛从400斤到出栏,得经历拉骨架、长肌肉、囤脂肪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就像姑娘换季穿衣,得跟着"身材变化"调整配比。
举个活例子:老王头去年把800斤牛的配方用在400斤牛身上,结果钙磷比失调导致10头牛关节肿大。后来按3的黄金配比调整,日均增重从1.8斤提到2.4斤,半年多赚了4.2万。
1. 阶段配比错位要人命
拉骨架期(400-600斤)要猛补蛋白,豆粕得加到25%;囤肉期(1000斤+)得把玉米提到67%猛供能量。就像小伙子长身体,18岁补钙长个,25岁就得增肌塑形。
2. 包装陷阱藏得深
去年李婶买的三无预混料,标着钙含量4%,实测才1.2%。记住正规包装必须有三码:生产许可证号、执行标准号、成分保证值,少一个都是耍流氓。
3. 混合不均等于白喂
山东王哥去年图省事一次性投料,上层饲料维生素超标,底层却严重不足。正确操作要像摊煎饼:先倒60%玉米铺底,再撒豆粕,最后把预混料当葱花均匀撒面,搅拌机必须转够6分钟。
体重阶段 | 玉米占比 | 豆粕占比 | 预混料比例 | 日均增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400-600斤 | 55% | 25% | 5% | 1.8-2.2斤 |
600-900斤 | 63% | 18% | 5% | 2.3-2.6斤 |
900斤+ | 67% | 16% | 5% | 2.5-3.0 |
(数据源自5、10实地验证案例) |
注意这个细节:当牛超1000斤时,每增加1%玉米比例,料肉比能下降0.12,相当于每头牛省下87元饲料钱。
黄金搅拌口诀:
一搅玉米打底,二拌豆粕铺面
三撒预混料,四兑粗料拌
搅拌机转够360秒,湿度控制在12%-14%
拿7里的TMR全混饲料技术说事:用青贮玉米秆35%+精料65%混合饲喂,比传统喂法日均增重提高19%,关键是粗料要铡成2-3厘米段,太长影响消化,太短容易反刍不畅。
二十年兽医老周教我个绝招:优质饲料的牛粪呈黄褐色盘香状,落地能叠三層不散。如果粪里带饲料颗粒,说明消化酶不足;要是粪水分离,赶紧查电解质平衡——这法子比检测仪还灵,去年帮三十多个牛场揪出配方问题。
记住这个数据:每提升1%饲料转化率,千头牛场年省15万!下次配料时先抓把牛粪看看,保准比看说明书管用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