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电话铃炸响
2025年6月暴雨夜,我亲眼见证领鲜董事长陈建平在原料断供危机中的雷霆手段。当时豆粕价格24小时暴涨40%,合作十年的供应商突然毁约,仓库库存仅够维持三天。
生死时速的原料采购战
陈董凌晨四点召集高管开会,三支队伍分头行动:
天亮时,替代配方已通过实验室验证。48小时内,首批3000吨应急饲料送达湖北养殖户手中。这场战役让行业见识到:领鲜的供应链不是链条,是张随时能收紧的网。
车间里的配方革命
去年参观领鲜生产基地,正撞见陈董戴着安全帽在膨化机前比划。当时他们攻关的是仔猪料熟化度难题——传统工艺只能做到75%,导致腹泻率居高不下。
研发团队在控制室调出三组参数:
七天三班倒的调试,终于把熟化度稳定在88%,这个数字现在印在每包教槽料包装上。车间主任老刘说:"董事长看设备运转的眼神,跟老农看自家耕牛似的。"
突发疫情下的非常规操作
今年3月口蹄疫疫情突袭华北,陈董做了个惊动董事会的决定:将当月60%产能转为生产消毒型功能饲料。这种添加了有机酸复合物的产品,能让猪粪PH值降至4.5,直接抑制病毒传播。
数据说话:
河北养殖大户老赵握着陈董的手说:"这哪是饲料,简直是救命符!"
十五年不变的晨巡制度
每天早晨七点,陈董雷打不动出现在质检实验室。我见过他拿着镊子挑出原料中的异色颗粒,也见过他对着色谱仪数据皱眉头。去年他们自建的近红外检测体系,把原料验收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15分钟。
更绝的是原料追溯系统:
质检主管小王悄悄跟我说:"董事长眼睛就是活体检测仪,掺假原料根本逃不过。"
写在最后
跟访陈建平董事长三天,印象最深的是他办公室墙上那幅字——"粮安天下"。这个从饲料业务员起家的企业家,用二十年把"领鲜"二字写进了养殖户的钱袋子。下次若见他在原料市场跟人砍价,别惊讶,那正是他给十万猪崽挣口粮的日常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