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铁们,你们见过这样的怪事没?河北有个饲料厂老板,非但没被非洲猪瘟干趴下,反而带着200多家猪场搞出个"养猪小生态",硬是把死对头变成合伙人。这伙计就是付学平——河北方田饲料的掌门人,江湖人称"饲料界扫地僧"。
去年我在张家口阳原县走访时,亲眼见过他家的骚操作:一个曾经被非瘟两度清场的猪场,用上他们研发的"333防非模式"后,母猪存栏直接飙到2100头。这可不是吹牛,猪场门口摆着pH试纸,随便舀勺水一测,碱性直接爆表到12,病毒来了都得绕道走。
刚听说方田饲料的车间要求"光脚进去不沾灰",我还寻思这是不是摆拍。直到看见他们的小料工作站——18个不锈钢桶排成两列,扫码枪配电脑控制称量,连配料勺都贴了专属标签。付学平的原话是:"欧洲人嫌咱们饲料厂脏?咱就整得比他们制药车间还讲究!"
这套洁癖式管理有多狠?
去年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用方田饲料的猪场,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多了2.3头,相当于白捡3万块。
疫情期间咱们有行程码,付学平给猪场整了个更狠的——"三区三队三点"防控体系。简单说就是:
在保定蠡县的示范基地,他们甚至给运猪车装了GPS定位,司机上厕所都得按指定路线走。这套法子有多灵?有个合作猪场紧挨着国道,每天上百辆大货车路过,愣是三年没闹非瘟。
付学平最绝的是搞出个"三四五养猪模式",把复杂技术掰碎了喂给养殖户:
河北邢台的老李跟我说,以前总觉得高科技养猪是忽悠,直到用上方田的"猪联网"系统——手机能实时看料槽余量、猪舍温度,连配种日期都自动提醒。去年他800头母猪的受胎率从85%提到92%,多赚的钱够给儿子在省会买房交首付。
跟付学平打过交道的都知道,这老哥有两句口头禅:"饲料不是饲料,是生产工具"、"养猪不是养猪,是数据游戏"。要我说,他真正的杀手锏是把饲料厂干成了"养猪界的安卓系统"——你想用我的生态?行!从原料配送到猪场管理全套方案打包带走。
现在行业里都在学他搞联合体,但多数只学到皮毛。为啥?因为缺了那股子"死磕"劲儿——为了测试新配方能连续48小时蹲猪圈,为了防止交叉污染敢把亲侄子的劣质玉米退货。这种实业家的笨功夫,才是中国养殖业最缺的硬通货。
(说实在的,下次再去河北出差,我得问问付总收不收40岁的学徒——这养猪新技术更新速度,比我手机系统升级还快!)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