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你家狗子吃的进口粮,可能成本还没我自制的贵!"去年在宠物展上,某国产品牌创始人的这句话,揭开了犬饲料市场的冰山一角。现在连00后铲屎官都开始研究配料表了,这个行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市场蛋糕越做越大,但分蛋糕的人变精了
2025年犬饲料市场规模突破450亿,预计2025年将冲到600亿大关。这增长速度比奶茶店扩张还快,但背后藏着三个要命的变化:
去年双十一,某国产新品牌靠"定制化犬粮"概念,硬是从皇家嘴里抢下3%市场份额。秘诀是把客户分为"拆家二哈专用粮"和"茶杯犬抗焦虑粮"——精准得让老牌外企直呼内行。
国际大牌与国货的攻防战
进口粮守着高端市场,但护城河正在塌方:
有个典型案例:某代工厂给欧洲品牌代工的98元/kg粮,贴自己标只卖49元。消费者发现后,直接把原品牌的淘宝店冲成了差评区。
95后铲屎官正在改写行业规则
18-23岁消费者TGI指数飙到167,他们的选择标准让老玩家看不懂:
最绝的是"云养狗"群体——自己没狗却爱买狗粮喂流浪犬,硬生生撑起了一个细分市场。某品牌抓住这个点,推出"公益粮"概念,每袋捐1元给动保组织,三个月销量破百万。
暗流涌动的三大隐患
上个月曝出的"河北粮事件"更扯——20家小厂用同个配方贴不同标,价格从15元到80元不等。消费者花大价钱买的"进口平替",实际是作坊货。
破局者的新玩法
聪明的品牌已经开始布局:
最值得关注的是"订阅制"模式——按月配送定制粮,还能根据狗狗体检报告调整配方。这种模式把毛利率从30%拉到55%,客户流失率不到传统渠道的一半。
小编说句得罪人的
观察了五年犬饲料市场,发现个诡异现象:越是把"高端""进口"挂嘴边的品牌,越怕消费者看懂配料表。反倒是那些教人看检测报告、直播原料投料的国产品牌,正在悄悄改写游戏规则。下次选狗粮别光看广告,重点盯着粗蛋白含量和原料前三位——那才是实打实的硬指标。记住,会营销不如会钻研,这届消费者可比狗子精多了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