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这饲料膨化机咋就膨不起来呢?去年在山东聊城碰见个养殖户老张,刚买的膨化机死活出不来那个蓬松劲儿,气得他差点把机器给砸了。这事儿啊,说白了就是几个关键点没整明白,今儿咱就仔细聊聊。
第一关:温度咋就控不准?
你猜怎么着?十台膨化机有八台问题出在这儿。上个月河北邢台有个养殖场,操作工把温度定在125℃觉得挺合适,结果饲料出来跟石头似的。后来用红外测温测,实际温度才112℃——机器温度探头早就被饲料残渣糊住了。
记住这三个数:
第二坎:原料水分是个糊涂账
有个事特别有意思,去年东北老李非说自家玉米晒得够结果饲料膨化出来像发糕。后来送去检测,水分含量14.2%,比膨化机要求的12%高出一截。这水分啊,就跟蒸馒头的水量似的,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。
教你个土办法:
第三谜:淀粉含量到底咋配?
这事儿我可得说道说道,广西有个养殖户往饲料里猛加土豆淀粉,结果膨化机直接堵死。淀粉含量18%-22%才是黄金区间,低于15%膨化不足,超过25%机器就跟你闹脾气。
举个实在例子:
设备保养那些坑
你绝对想不到,湖南有个养殖场三年没换过螺杆,结果膨化度从85%暴跌到40%。螺杆磨损超过0.5毫米就得换,这事儿就跟汽车换机油一个理儿。
保养时间表记好了:
突然停电咋整?
这事儿我亲身经历过,去年夏天雷劈了变压器,一锅料憋在机器里。关键是要在5分钟内打开应急排料口,要不然饲料硬化能把螺杆憋弯了。河南老王的教训值三万块——他当时忙着抢修电路,结果耽误了排料时间。
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
膨化饲料这事儿吧,就跟做饭似的,火候、食材、锅具都得配合好。别老盯着进口机器,去年我在江苏见的那个养殖场,用国产设备照样做出膨化度92%的饲料。重点是把每个环节吃透,机器参数摸熟,比啥都强。
对了,要是实在搞不定,记得膨化前先做个小样。取两斤原料试膨化,总比糟蹋一吨料强不是?这招还是跟四川老师傅学的,他那儿二十年没出过膨化事故,靠的就是这个笨办法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