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河北廊坊的养猪户老张去年换了饲料配方,结果每窝活仔数从9头飙升到14头。这可不是神话,中国农科院最新数据显示,精准营养调控能让母猪年产断奶仔猪增加5.3头。但为啥很多新手还在用喂肥猪的料喂母猪呢?
去年山东聊城有个养殖场,给怀孕母猪猛喂高蛋白饲料,结果32头母猪集体流产。兽医解剖发现,子宫内脂肪沉积达到危险值。这事儿暴露了新手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:
要命误区:
广东温氏的技术员给我看过一组对比数据:按阶段精准喂养的母猪,排卵数比随意喂养的多4.2枚。这差距足够让养殖户每年少赚十几万。
广西扬翔集团做过一个实验:在配种前7天把饲料能量提高15%,受胎率直接提升23%。但这事儿有个前提——必须用慢速释放的碳水化合物,比如大麦代替玉米。
各阶段营养重点:
浙江台州的老王跟我吐槽,他按教科书喂的哺乳料,结果母猪掉膘太猛。后来把饲料中的赖氨酸从0.8%调到1.05%,问题立马解决。这细节教科书可没写。
去年豆粕涨价那会儿,四川绵阳的刘大姐用菜籽粕替代30%豆粕,结果产仔数暴跌。后来农科院专家给她调了个方子:每吨料加5公斤蛋氨酸+2公斤苏氨酸,现在仔猪均匀度反而更好了。
经济型配方示例(妊娠期):
特别提醒:河北邢台的养殖户试过在饲料里加3%的发酵苹果渣,母猪采食量提升17%。但必须控制发酵时间在36-48小时,否则会产酒精。
上个月江苏某猪场在饲料里加了促生长剂,结果6头母猪发情周期全乱套。检测发现是锌超标惹的祸——他们不知道种猪的锌耐受量只有肥猪的1/3。
禁用清单:
云南的惨痛案例:用霉变玉米喂母猪,导致整批胎儿肝坏死。现在他们每批原料都要用荧光检测仪筛查,虽然设备花了3万,但去年少死了200多头仔猪。
现在饲料厂都在推"智能饲喂系统",但据我观察,会手动调整配方的小户反而更赚钱。就像湖北老李,靠着给哺乳母猪加喂煮熟的南瓜,把断奶重提高了280克。这年头,养猪拼的不是设备多贵,而是脑子多活——你说呢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