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农村吗?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,有个男人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敲门:"老哥,今天要送鸡苗啦!记得给鸡舍升温!"这个被养殖户戏称为"夜猫子"的人,就是后来缔造湖北最大养殖帝国的张德武。从家徒四壁的盲人家庭出身,到年产值超百亿的襄大集团掌舵人,他究竟靠什么完成这场人生逆袭?
你可能想不到,这个如今管理着7000名员工的企业家,20岁前连温饱都成问题。张德武出生在漏雨的土坯房,父亲是盲人,母亲常年卧病。为了养家糊口,13岁就上山当炮工,每天在炸药与碎石间讨生活。
转机出现在1991年。他发现鸡苗生意每只利润有两毛钱,便骑着摩托车跑遍鄂豫两省。最远一天骑行300公里,车灯坏了就摸黑赶路。这种玩命精神让他在三年内攒下第一桶金,随后建起宜城第一个现代化养鸡场。
这里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他用土炕烧火代替专业孵化器,硬是把孵化成本压到同行一半。这种"土办法+巧心思"的组合,后来成为襄大集团的重要基因。
当同行还在打价格战时,张德武已经玩起了"农业版变形金刚"。他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:
非洲猪瘟时期有个典型案例:某养殖户代养的200头猪全部病死,襄大不仅免赔还倒贴水电费。这种"吃亏是福"的策略,反而让合作农户从7500户激增至十万户。
在襄大集团总部,每天6:30准时响起的晨会铃声,20年来从未间断。张德武会逐条核对:
但这位"数据狂魔"也有柔软面。他设立阳光班资助贫困学生,给困难农户无息借款建猪舍。就连女儿留学归国后,也要从基层养殖场干起。这种"严管+厚爱"的模式,让襄大员工离职率常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2025年本该是襄大高光时刻——提交A股上市材料,生猪年出栏量全国第八。但张德武突然被控涉黑,企业瞬间跌入谷底:
这场变故暴露了民营企业家的生存困境。接手破产国企本是善举,却因历史债务陷入法律漩涡。尽管二审改判8年半,但企业已错过扩张黄金期。
Q:普通人如何这样的成功?
A:张德武的案例给出三条启示:
但也要警惕他踩过的坑:企业扩张不能忽视法律红线,社会责任与商业决策需要平衡。就像他女儿张建航反思的:"养猪就像养孩子,细心比规模更重要"。
小编观点:看着襄大集团办公楼前那尊铜牛雕塑,总会想起张德武常说的那句话:"牛低着头吃草的时候,其实是在积蓄顶翻障碍的力量。"这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商业传奇,既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奋斗史,也有发人深省的警示录。新手要学的不仅是他的商业智慧,更是那种在绝境中把烂牌打成王炸的生命力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