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-6月龄犊牛就像人类婴儿,肠道发育不全,这个阶段的预混料必须做到"三要三不要":
危险操作 | 科学替代方案 | 效果对比 |
---|---|---|
直接喂尿素 | 发酵豆粕替代50%豆粕 | 日增重提高18% |
单一玉米基础 | 玉米+燕麦(3:1) | 肠道疾病减少52% |
人工拌料 | 双轴混合机90秒搅拌 | 均匀度达98% |
山西某千头牛场的实战配方值得借鉴:
这里有个关键细节——阴离子盐的添加。产前60天每吨料加500g氯化铵,尿液pH值控制在6.2-6.5,能有效预防低血钙。但操作不当会导致适口性下降,必须分三次预混合。
山东养殖户老王的省钱三招:
但要注意微量元素配伍禁忌:
Q:预混料能直接当饲料喂吗?
绝对不行!预混料只是"调味料",必须按5%比例与主粮混合。去年河北有养殖户直接喂4%预混料,导致牛群集体缺钙。
Q:雨季饲料霉变怎么办?
三招破解:
① 原料水分必须<12%
② 添加0.3%双乙酸钠
③ 改用防潮包装,开封后7天内用完
Q:怎么判断配方是否合理?
看牛粪!理想状态是:
从内蒙古牧场的实践数据看,科学配方的预混料能使料肉比从3.5:1降至2.8:1,每头牛多赚420元。但切记不要盲目追求高蛋白——去年河南某牛场把粗蛋白提到18%,反而引发酮病暴发。养牛这事儿,讲究的是"合适比贵更重要",就像老牧民说的:"牛舒服了,钱袋自然鼓了。"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