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买的猪崽就打得头破血流,是品种问题还是不会养?
上个月在山东老周的猪场,亲眼看见新到的20头保育猪半天咬伤8头,场面跟古惑仔干架似的。老周抄起铁锹往栏杆上"咣当"一敲:"小崽子们这是缺东西呢!"后来才知道,幼猪咬架九成不是打架,而是发出求救信号——就跟小孩抢玩具其实是求关注一个道理。
为啥断奶猪最爱互咬?
这事儿得从猪的天性说起。在野外,小猪出生头三个月要抢奶头位置,这个竞争本能刻在基因里。现代化养殖常见的三大诱因:
广西某猪场做过对比试验:把保育栏面积从10㎡扩大到15㎡,咬伤率从37%直降到6%,这数据够吓人吧?
紧急止血有啥妙招?
那天老周教我两招救命术:
最绝的是他在受伤猪耳朵上挂铃铛,"叮当"声能让其他猪自动避让。这土法子让二次伤害率降了八成,比喷驱避剂管用多了。
预防措施怎么做才到位?
河北养殖户老王的"防咬三件套"值得学:
去年他的猪场试用这个方法,转群应激性互咬降了九成。特别是铁链晃动声能转移注意力,跟给小孩玩拨浪鼓一个原理。
营养调控有多关键?
兽医给的配方表藏着玄机:
江西某场做过对比:补充这三点后,咬架频率从每天5次降到0.3次。现在他们场的保育猪毛色油亮,外人还以为是新品种。
环境改造怎么下功夫?
见识过最牛的猪栏改造:
广东养殖户实测:改造后猪群日均躺卧时间增加2小时,活动量下降自然就不打架了。这钱花得比买药划算,毕竟环境好了能管用好几年。
群体秩序怎么维持?
老周的绝活是放"调解员":每栏放入2头三月龄大猪。这些"前辈"会:
去年他家用这个方法,保育期死亡率从5%降到0.8%。不过要注意:调解猪必须健康且去势,否则可能变成新刺头。
蹲在老周的保育栏边,看着小猪们拱铁链玩得欢实,突然明白个理儿:养猪跟养孩子似的,得顺着天性来。现在他家猪栏里常备着苹果枝,就跟幼儿园备着玩具似的。夕阳照在波浪形隔栏上,那些曾经的血迹早被刷得干干净净——果然预防比治疗重要多了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