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跟养殖户老张唠嗑,他神秘兮兮地说:"俺们村养猪场去年多赚了30万,全靠饲料厂里那个'配方魔术师'!"说的就是大象农牧那帮饲料负责人。这帮人整天跟玉米、豆粕打交道,却能像米其林大厨般精准调配营养配方。今天咱就扒开饲料厂大门,看看这群"厨房总监"到底在捣鼓啥?
说白了就是动物营养界的项目经理!山西大象农牧的吕浩董事长说过:"饲料厂不是磨坊,是营养转化站。"这帮人得管三件事:
举个栗子,吕浩团队搞的"三固定五统一"模式,饲料价格、质量、回收全锁死,养殖户就跟用套餐似的省心。这套路让山西1000多户农民年均增收10万+,你说牛不牛?
去年参观大象饲料厂,研发室的门禁比银行金库还严。原来这里藏着三大核心武器:
最绝的是他们的预警系统,要是豆粕涨价超5%,立马启动替代方案。去年靠着这套系统,硬是在原料暴涨时把成本压低了15%。要我说,这哪是调饲料,分明是在玩金融对冲啊!
走进质检车间,墙上挂着"七必检"铁规:霉菌毒素、重金属、维生素...足足23项指标。他们的三重防护网可不是摆设:
去年有个事儿挺有意思,检测员小刘发现某批次维生素超标0.3%,立马叫停发货。虽然符合国标,但老吕说了:"咱的标准得比国标高半格"。这种较真劲儿,难怪肯德基都找他们供鸡肉。
跟大象农牧的高管聊过,他们列了新时代饲料人三大神技:
最让我佩服的是吕浩那手"产业扶贫":让农民拿饲料厂当银行,3000块入股年分红450块。开始大伙儿都觉得是忽悠,结果他自掏腰包兜底风险,现在全村665口人抢着入股。要不说人家能当劳模呢,这魄力不是谁都有的。
站在饲料厂顶楼往下看,流水线上的颗粒料像金色瀑布奔涌。吕浩指着新投产的智能车间说:"未来五年,饲料厂要变'营养定制中心'"。想想也是,现在连养猪都用上大数据了,饲料负责人再不转型,可真要成"古董配方师"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甭管技术咋变,那份对土地的诚意,才是饲料行当最金贵的添加剂,你说是不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