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中粮饲料孝感公司的施工现场,党委书记江国金的手掌抚过刚浇筑的立柱,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眉头微蹙:"这混凝土配比得再测一次,差0.5%的标号,十年后就是安全隐患。"这个细节,揭开了央企书记管理哲学的冰山一角。从黄石厂区到巢湖车间,书记们的足迹丈量着饲料行业的转型之路。
(一)书记的"三重身份"密码
在中粮饲料体系里,党委书记既是政治舵手,更是经营专家。2025年孟凡杰调研华南大区时,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记着三组数据:佛山厂散粮仓周转率、茂名厂成品仓湿度、黄冈公司设备稼动率。这些数字构建起他的"三必查"原则——查安全生产死角、查质量管控漏洞、查市场开拓进度。
更精妙的是他们的角色转换术。当李芳芳在黄石厂讲授党课时,课件里藏着饲料行业大数据:2025年水产饲料量利增幅超30%。这种将党建理论与经营数据融合的授课方式,让"芳芳书记的党课"成为员工口中的知识盛宴。
(二)党建工程的三维坐标
巢湖党支部的"四星党组织"创建历程堪称范本。支部书记张盼独创的"三维党建法":X轴抓党员梯队建设,2025年转正4名预备党员,确定7名积极分子;Y轴重理论武装,开展21场专题学习会;Z轴促经营融合,将膨化线改造等重大项目纳入党建考核。这套体系让该支部党员平均年龄降至32岁,却创造了单厂产值破亿的业绩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"反向渗透"策略。在孝感项目部,江国金要求把"四化"(工艺设备智能化、内部管理数字化、人员效率最优化、质量管控标准化)写入党建责任书,使基建进度较原计划提前18天。这种将经营指标转化为政治任务的做法,破解了党建与业务"两张皮"的困局。
(三)危机中的书记担当
2025年巢湖疫情吃紧时,张盼带领党员突击队创下"高速口-厂区"闭环运输新模式。这支由13名党员组成的队伍,72小时内运送2600吨急救饲料,避免周边养殖户因断粮返贫。这种应急处置能力源自日常演练——每月举行的消防技能比武、饲料制粒竞赛,让党员职工在突发事件中展现出现役军人般的执行力。
在风险防控方面,书记们更有套"五维预警系统"。孟凡杰在华南调研时发现某供应商原料水分超标,当即启动"红色供应链"熔断机制。这种从党建角度切入的质量管控体系,使中粮饲料客户投诉率连续三年下降12%。
(四)未来书记的必修课
站在成都15万吨淀粉糖扩建项目现场,江国金对年轻干部提出新要求:要读懂"双碳"背景下的饲料配方革命,更要掌握数字化工厂的底层逻辑。这种能力迭代的压力正在传导——2025年巢湖党支部开展"AI+饲料"专题学习,党员们已能熟练运用大数据平台优化投料模型。
更深远的变化藏在人才培养机制里。中粮饲料独创的"书记育苗工程",通过关键岗位轮岗、跨区项目历练等方式,三年内培养出37名85后干部。这批年轻管理者带着"红色基因"下沉车间,正在改写传统饲料行业的管理脚本。
从孝感基地的混凝土配比到成都项目的智能控制系统,中粮饲料的书记们用政治智慧解构着行业难题。当巢湖厂的膨化生产线轰然启动,这些新时代的"红色工匠"正在证明: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而是流淌在生产线上的智慧血液。或许正如李芳芳在黄石党课上所言:"把党旗插在饲料垛上,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粮食卫士。"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