呦喂!昨天老赵在码头逮着我就问:"张船长,秘鲁这捕鱼配额到底还剩几成?我这两条船在海上漂半个月了,别到时候白跑一趟!"这话算是问对人了,去年我表船队就吃了这个亏——眼瞅着配额要满,愣是顶着风浪出海,结果捞上来的鱼连油钱都不够!
先给大伙儿泼盆冷水:秘鲁的捕捞配额可不是固定数字!去年咱们邻村王老板就栽在这上头,他按200万吨备的渔具,结果实际配额只给了180万吨。这里头藏着三个关键指标:
配额计算三要素:
举个活例子:今年4月份IMARPE(秘鲁海洋研究院)公布的监测数据,幼鱼占比飙到18%,直接导致第二捕季配额从预期的220万吨砍到195万吨。这事儿就跟咱农民看天吃饭一个理!
北边的渔民和南边的兄弟可得竖起耳朵听!去年我在钦博特港亲眼见过这么个奇景——北纬8°海域的船都满载而归,南纬15°的船却捞了个寂寞。这里头有啥门道?
区域配额分配表:
海域划分 | 典型港口 | 本季配额占比 | 完成进度 |
---|---|---|---|
北部海域 | 派塔港 | 38% | 82% |
中部海域 | 钱凯港 | 45% | 91% |
南部海域 | 马塔拉尼 | 17% | 63% |
重点提醒:上个月有5条中国船队挤在中部海域,结果人均捕捞量比分散作业的船队少了40%。这就跟扎堆钓鱼一个道理——鱼群都被吓跑啦!
官方数据半月一更新,等看到公告黄花菜都凉了!跟大伙儿分享几个渔民自创的土法监测术:
去年咱们船队靠这三招,比官方预警提前10天撤离高产海区,省下15万油费。这可比啥卫星数据都来得实在!
IMARPE每月发布的进度报告,新手看起来就跟天书似的。教你看懂三个致命指标:
举个反例:今年6月2号,中部海域单日捕捞量从4万吨跌到2.8万吨,三天后果然宣布关闭该区域。那些死守的船队,最后捞的鱼还不够付船员工资!
在秘鲁混了八年渔船,算是看明白了:配额管理就像打麻将,既要会算牌又要懂撤退。去年合作过的浙江船队,人家专门雇了个数据分析师,实时跟踪二十几个指标,结果全年捕捞效率比我们高37%。
最后甩个硬核数据:根据我的航行日志统计,在配额完成度达85%时撤离的船队,平均收益比坚持到95%的船队高出22%。记住咯——见好就收在远洋捕捞行当里,可不是句空话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