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打完针猪瘸了三天,到底是手抖还是位置错?"
上个月河南老李给保育猪打链球菌疫苗,结果10头里有3头出现关节肿胀。这事儿在养殖圈不稀奇,关键得搞明白——猪身上那几个鼓包,到底哪个能戳哪个不能戳。
先说句大实话:猪关节不是随便能戳的沙包。二十年老兽医的解剖图显示,安全区就三个地方:
👉不同体重猪的进针参数:
体重段 | 针头长度 | 倾斜角度 | 深度警戒线 |
---|---|---|---|
10kg以下 | 1.2cm | 30度 | 0.8cm |
30-50kg | 1.6cm | 45度 | 1.2cm |
100kg以上 | 2.5cm | 60度 | 2.0cm |
见过最离谱的操作:有人把针头整个扎进育肥猪的膝关节腔,结果药液把软骨泡发了。记住了啊,关节腔注射是禁区,只能做关节周围注射!
去年在山东闹出的笑话:养殖户给猪打口蹄疫疫苗时照搬青霉素的注射法,导致免疫失败。这两类注射根本是两码事:
拿链球菌病举例:
治疗针得打在肿大的关节上缘1cm处,要是直接扎进肿胀部位,等于给细菌送快递。河北某猪场就栽在这事上,20%的猪出现药物性关节炎。
第一步:保定手法决定成败
第二步:摸骨定位绝活
右手食指沿着胫骨往上摸,碰到第一个凹陷就是膝关节注射点。这里有个诀窍:在猪自然站立时标记位置,躺倒后位置会偏移2-3指宽。
第三步:推药速度有讲究
黏稠药剂(如土霉素油剂)要慢推30秒以上,水剂可以快点。见过新手猛推安痛定,结果药液从针眼反喷出来,白挨一针。
去年辽宁的案例触目惊心:养殖员把5cm针头全扎进母猪膝关节,导致坐骨神经损伤,最终淘汰处理。这窝囊废操作直接损失2.8万元。
个人观点
干了八年临床,发现最稳妥的办法是"三点定位法":膝关节注射选外侧,肘关节找三角区,腕关节摸背侧凹槽。现在给员工培训都要求先在橡胶模型上练50次再碰真猪。记住,好兽医不是手法多快,而是每次下针都能复现解剖图上的坐标点。下次打针前,不妨用马克笔在猪皮上画个靶心——这个动作,可能让你的治疗有效率提升40%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