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价料说白了就是给猪准备好的"营养全家桶",直接拆袋就能喂。它把能量饲料(玉米、小麦)、蛋白质饲料(豆粕、鱼粉)、粗饲料(麦麸)和添加剂(维生素、矿物质)按科学比例混合成颗粒状。好比给人吃的自热米饭,拆开包装就能填饱肚子。

2025年行业数据显示,全价料占养猪饲料总量的58%,比浓缩料和预混料更受欢迎。但别被名字忽悠了——全价料可不等于万能料。就像婴儿奶粉分年龄段,全价料也分乳猪料、育肥料等7大类,用错阶段反而耽误猪长膘。
误区一:颗粒越黄越好?
有些厂家在玉米粉里掺色素,看起来金灿灿的,实际可能混了稻谷壳。去年河南老王家买的"黄金颗粒料",检测发现玉米含量只有52%,剩下的都是廉价填充物。
误区二:蛋白含量越高越好?
河北张哥给中猪喂28%蛋白的全价料,结果猪群集体拉稀。其实中猪16%蛋白足够,超标部分全变粪排了,还加重肾脏负担。

误区三:大包装更划算?
广东李姐囤了5吨全价料,遇上梅雨季饲料结块,30头猪中毒治疗花了1.2万。专家建议:夏季买15天内生产的,开封后分装加干燥剂。
看包装四要素
现场鉴别三板斧

性价比计算公式
每斤成本=(料价×料肉比)+药费
举例:A料2元/斤(料肉比2.8) vs B料1.8元/斤(料肉比3.1)
实际成本:A=5.6元/斤肉 vs B=5.58元/斤肉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哺乳仔猪 | 60% | ≥20% | 1mm |
| 保育猪 | 55% | 18-20% | 2mm |
| 育肥前期 | 58% | 16-18% | 3mm |
| 妊娠母猪 | 52% | 14% | 4mm |
真实案例:山东某猪场用错颗粒尺寸,保育猪采食量下降30%,换成2mm颗粒后日增重提高22%。

操作一:开水拌料
高温会破坏维生素活性,广西黄叔把颗粒料煮成糊喂猪,结果猪群集体缺维生素B,治疗费花了8000多。
操作二:新旧料混喂
突然换料导致猪群应激,正确做法是7天过渡:
第1-3天:旧料70%+新料30%
第4-6天:各50%
第7天:全换新料
操作三:料槽不清洗
全价料残渣3天不清理就会霉变,建议:

要我说,全价料就像智能手机——用对了是神器,用错了就是烧钱机器。现在大厂都在推智能饲喂系统,手机能实时监控每头猪的吃料量。去年帮老赵家装了一套,料肉比从3.1降到2.6,半年回本。记住:选料要看数据,喂料要讲科学,养猪这事真不能光凭经验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