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"猪三狗四",但实际养猪人都知道,母猪从配种到产仔得114天整。有个新手问过我:为啥我家母猪到日子了还不生?后来发现是记错配种日期了!这产程分三阶段:
1️⃣ 开口期(6-12小时):母猪开始做窝,外阴红肿得像熟透的桃子
2️⃣ 分娩期(2-6小时):每15-30分钟出一头小猪,超过这个间隔就要警惕
3️⃣ 胎衣排出期(1-3小时):最后排出的胎衣要是缺斤短两,可能还有死胎在肚子里

(去年河北老张家母猪胎衣滞留,没及时处理导致子宫炎,直接损失了8头猪崽)
新手最容易在产房准备上栽跟头。记得山东王姐吗?她家产床漏粪板缝隙太大,小猪腿卡住骨折了仨。理想产房要满足:
🔥 温度分层:母猪区22℃,仔猪保温箱35℃
🔥 地面防滑:最好铺橡胶垫,普通水泥地要撒稻壳
🔥 栏杆间距:横向栏杆间隔不超过10厘米
有个绝招要分享:在产床四角挂旧衣服,母猪啃衣服就不咬小猪了。这法子我在东北养殖场亲眼见过,能降低80%的压死率。

上个月广东李老板家母猪生到第5头卡住了,他硬拽导致小猪颈椎断裂。正确操作应该是:
特别提醒:缩宫素滥用会导致子宫破裂!河南某猪场去年因此损失了3头经产母猪。
新生仔猪最怕三件事:冷、饿、压。广西黄师傅的独门秘籍是:
👉 三点定位法:把最弱的小猪固定在前三对乳头
👉 初乳灌服:用注射器每2小时喂5ml初乳
👉 后海穴保温:用暖水袋贴住小猪肛门上方区域

有个数据很惊人:出生后6小时内吃到初乳的仔猪,存活率能提高40%。去年我在湖南某猪场实测,按这个方法护理的弱仔,28天断奶重比对照组多1.3公斤。
现在市面上各种助产器械看得人眼花,我的建议是:
✅ 必备:红外线保温灯、脐带夹、仔猪转运箱
❌ 鸡肋:电动助产器(容易造成产道损伤)、胎心监测仪(实际使用率不足10%)
⚠️ 慎用:助产绳(需要专业手法,新手易拉断仔猪肋骨)
江苏张老板花八千买的电动助产器,三年用了两次,最后当废铁卖了。倒不如把钱花在产房保温上实在。

别急着骂,听我说完。现在很多猪场沉迷于天天喷消毒水,其实过度消毒会破坏母猪建立的菌群平衡。我的观察是:
浙江某生态猪场改用发酵床后,仔猪腹泻率反而从18%降到了5%。有时候,回归自然才是真科学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