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养母牛是不是总在饲料堆里犯迷糊?上个月我去河北老张的牛场,看见他拿着五种饲料原料直挠头——玉米、豆粕、麦麸摆了一地,可母牛吃了要么拉稀要么不长膘。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,这母牛饲料到底该怎么配才能又省钱又见效?

刚出生的小牛犊啊,那肠胃娇嫩得跟豆腐似的。1说得好,出生2小时内必须喝上初乳,这玩意比黄金还金贵——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4倍,免疫球蛋白更是高出10倍。我见过最狠的养殖户,拿着量杯掐着秒表给犊牛喂初乳,生怕错过最佳时机。
到20天左右就得开始补饲了,这时候的配方讲究个"三三制":
半岁到一岁的小母牛正是长骨架的时候,这时候最容易踩坑。7提醒,钙磷比例要卡在2:1,就跟做蛋糕讲究面粉和糖的比例似的。去年山西老王的牛场,就是因为用了便宜石粉,结果牛群集体得软骨病,赔进去五万多。

这个阶段的精料配比简单粗暴:
| 原料 | 比例 | 作用 |
|---|---|---|
| 玉米 | 62% | 长膘主力军 |
| 糠麸 | 15% | 补充膳食纤维 |
| 豆粕 | 20% | 塑造肌肉线条 |
| 矿物质 | 3% | 强健骨骼 |
粗饲料也别马虎,青贮料替换干草要按水分换算。水分80%的青贮,4.5斤才能顶1斤干草。就跟吃压缩饼干似的,看着量少其实管饱。
没怀孕的母牛就是个"吃货粉碎机",这时候的精料要往死里省。4给的配方实在——玉米58%打底,麦麸17%控成本,豆粕19%保营养,5%预混料当调料。就跟做东北乱炖似的,啥便宜放啥,但营养不能掉链子。

不过省钱归省钱,这三个雷区千万不能踩:
揣着崽的母牛那得当祖宗供着。7说妊娠后期每天要多喂0.8%体重的精料,比如600斤的牛就得加4.8斤。这时候的配方得像孕妇餐——玉米提到60%,豆粕加到21%,就跟给人加营养奶粉似的。
特别要注意的是矿物质补充:

刚下崽的母牛就是个产奶机器,这时候的饲料得下血本。6的泌乳盛期配方够狠——12kg精料+25kg青贮+4kg干草,光运费一天就得几十块。不过效果也惊人,好点的母牛日产奶能到40斤。
这阶段的精料要玩"三高":
刚入行那会儿我可没少交学费。记得第一次配妊娠料,把麦麸加到30%,结果母牛集体便秘费花了小两万。现在学乖了,办公室里贴着三大口诀:

最近发现个神器——带称重功能的自动饲喂机,扫个耳标就能精准投料。虽然贵点,但比起人工拌料省心多了,特别是大规模养殖场,用这个能省三分之一人工费。
说到底,母牛饲料配方就是个动态平衡的艺术迷信啥万能配方,关键得学会看牛下料——毛色亮了减精料,粪便稀了加粗料,产奶少了补蛋白。记住啊,会配料的养牛人,牛圈就是印钞机。哪天你要是能把饲料玩明白了,离降本增效也就不远啦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