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灵魂拷问)养猪人注意了!为什么隔壁老王的猪场总能平稳度夏?你家猪群却总在转栏后集体绝食?应激预防的黄金三小时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今天咱们就仔细聊聊这门价值百万的养猪防应激经。

温度敏感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刚断奶的仔猪需要28-32℃的"婴儿房",育肥猪在16-20℃时长得最快。老养殖户都知道,猪舍西南角要装双速风机,夏天开高速档5分钟降温2℃,冬天低速档维持空气流动。
湿度控制更是个精细活:
运输前12小时搞"饥饿疗法"?这招能减少80%的运输应激死亡。转栏时记住这个口诀:"三同原则"——同窝、同重、同性格。去年河南李哥的教训:把爱打架的"刺头猪"混进温顺群,三天应激死亡5头。
密度管理要像下饺子:
√ 断奶仔猪每平米3头
√ 育肥猪0.75头/㎡
√ 夏季间距放大20%
维生素C是个宝:每吨料加200-300克,抗应激能力提升35%。更绝的是在饮水中加0.1%食盐,这招能防热射病,比装空调还管用。
发酵饲料必须安排上:

看到猪群出现"挂胡子"(在栏门口聚堆)、尾巴颤抖,马上启动三级响应:
(行家视角)说实在的,防应激就是个"烧脑游戏"。那些号称"万能抗应激针"的,多半是心理安慰。记住:猪群采食量下降5%就是红色警报,这时候别急着打针,先把料槽清洗消毒,换上新拌的发酵饲料比啥都强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