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猪混感高热是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为41℃以上稽留热、皮肤紫斑和多系统衰竭。根据2025年国内规模化猪场监测数据,该病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较常规月份增长43%,育肥猪死亡率可达30%-70%。
核心症状呈现"三高三难"特征:
在2025年最新版《猪病鉴别诊断手册》中,明确列出三大关键区别:

| 鉴别维度 | 混感高热 | 非洲猪瘟 |
|---|---|---|
| 病程发展 | 3-10天渐进性恶化 | 2-3天急性死亡 |
| 特征症状 | 眼结膜潮红流泪 | 呕吐带血粪便 |
| 解剖特征 | 肺间质增宽积液 | 脾脏肿大3-5倍 |
实验室检测显示:混感高热病例中蓝耳病毒检出率89%,常伴链球菌/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,而非瘟检测呈ASFV阳性。
预防体系构建:
药物治疗方案:

当前猪场管理者普遍存在两个认知误区:38%认为紫斑必是非瘟立即清栏,29%滥用退烧针导致死亡率激增。从临床实践看,2025年采用三步处置法(隔离消毒→精准用药→环境修复)的猪场,治疗成功率比传统方式提升51%。特别提醒:近期昼夜温差超过10℃地区,需加强猪群维生素C+电解多维补充,这是防控混感高热的最新有效手段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