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某猪场去年遭遇怪事:300头育肥猪集体出现茶色尿液,皮肤发红却找不到伤口,最终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。这种俗称"红皮病"的寄生虫感染,每年造成全国养殖业超5亿元损失,新手养殖户最容易误判病情。

什么是猪附红细胞体病
畜牧专家解释:这是由附红细胞体引发的血液寄生虫病,病原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。内蒙古农牧大学检测发现,感染猪只的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37%,导致机体长期缺氧。常见传播途径包括蚊虫叮咬、注射器交叉使用,甚至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。
如何判断猪群感染
江苏养殖户老周的经历值得警惕:起初以为猪群皮肤发红是天热引起,直到出现玉米渣样粪便才送检。确诊时必须注意三个特征:
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,使用普通退烧药治疗该病有效率仅12%,而针对性用药方案治愈率可达89%。

防治关键时间节点
山东某万头猪场的防控日志揭示规律:每年6-9月发病率是其他月份的3倍。建议在蚊虫活跃期前20天进行药物预防,首选多西环素拌料连续使用7天,配合伊维菌素驱虫可降低78%感染风险。
复发猪只处理方案
河北兽医站接诊案例显示:治愈猪只中有15%会转为慢性带毒状态。这类猪要单独标记,在转群或出售前必须进行血涂片复查。建议在保育阶段建立健康档案,携带病原的母猪要及时淘汰。
独家防控数据
跟踪全国23个猪场发现:安装防蚊网的猪舍比未安装的发病率低63%,但需注意网眼密度要小于1.5×1.5毫米。某生物安全示范场通过三项改造——改用蓝色注射器、安装水帘系统、定期添加酸化剂,成功实现连续3年零发病。

#猪病防治难题 你在养殖过程中遇到过类似红皮症状吗?欢迎描述具体表现,抽10人赠送《猪病快速诊断图卡》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