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张北牧场去年发生件怪事:两头同期分娩的母牛,一头日均产奶32公斤,另一头却只有18公斤。场长老赵排查半个月才发现,问题出在牛产后饲料配比上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产后喂养绝不是简单的"多吃精料"就行。

分娩后72小时被称为"生死关",此时饲料要兼顾恢复体力和启动泌乳。首日饲喂方案应该像ICU护理般精准:
⚠️重要提示:内蒙古某牧场实测数据显示,产后立即喂精料的母牛,真胃移位发生率高出47%。前三天精料占比务必控制在15%以内。

这个阶段要像给手机快充,既要快速补能又要防止过载。推荐采用"阶梯式增量法":
💡江西某奶牛场创新做法值得借鉴:在精料中添加2%过瘤胃脂肪粉,使乳脂率从3.6%提升到4.1%。但要特别注意钙磷比维持在1.8:1,否则可能引发产后瘫痪。
此时母牛进入平稳泌乳阶段,饲料调整要像更换齿轮般平顺。必须掌握的三个参数:

山东某万头牧场做过对比试验:精准控制这三个指标的牛群,305天产奶量比随意喂养组高出1.2吨。但突然更换青贮饲料会导致PH值波动,建议每周替换比例不超过20%。
看着监控屏上母牛的采食数据,忽然想起美国营养学家威廉姆斯的忠告:"最好的产后护理,是预防性营养调控。"这些年走访数百个牛场后发现,真正的高手都在做两件事:把饲喂时间精确到分钟,把饲料成分拆解到毫克。毕竟,母牛产后的消化系统就像重组中的企业,既需要快速恢复产能,又得避免管理失控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