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邢台养殖户老王发现,9月转凉后猪群日增重突然下降23%,直到调整饲料配方才挽回损失。这个典型案例揭开秋季猪饲料配制的特殊门道——如何通过科学配比让猪群平稳渡秋?

昼夜温差下的营养补偿
秋分后华北地区昼夜温差达15℃,猪群维持能耗增加18%。实测对比方案:
| 营养指标 | 夏季配方 | 秋季优化 | 效果对比 |
|---|---|---|---|
| 代谢能 | 3.1兆卡 | 3.4兆卡↑ | 日增重+90g |
| 粗蛋白 | 16% | 17.5%↑ | 背膘厚-0.3cm |
| 维生素E | 50IU | 80IU↑ | 免疫力提升 |
邯郸某猪场通过添加2%鱼油(含ω-3脂肪酸),使猪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降低41%。但需注意:能量每提升0.3兆卡,需同步增加0.1%复合酶制剂。
原料替换三大策略
针对秋季原料特性调整:
1️⃣ 用陈化玉米替代新玉米(淀粉消化率提升9%)
2️⃣ 添加5%发酵麸皮(缓解秋燥便秘)
3️⃣ 葵花粕替代30%豆粕(成本降12%,需补蛋氨酸)

实操案例:河南刘老板的配方改良方案
👉 基础料:陈化玉米58%+膨化大豆12%
👉 功能料:发酵苹果渣8%+桑叶粉5%
👉 添加剂:包膜维生素C 200g/吨
使用后料肉比从2.85降至2.68,每头猪节省饲料费17元。
防霉控湿关键点
秋季原料含水率管控标准:
山东某饲料厂10月抽检发现:露天存放的豆粕含水率7天升高2.3%,直接导致黄曲霉超标。建议中小养殖户购置简易水分仪(成本380元/台),每周检测2次。

特种添加剂增效方案
验证有效的秋季添加剂组合:
内蒙古某猪场实测:添加0.5%黄芪多糖粉,猪群昼夜温差应激反应降低63%,但会轻微影响适口性,需搭配0.1%甜味剂使用。
现在新型温控饲料正在北方推广,通过包膜技术实现营养素的温度响应释放。比如赖氨酸微囊在15℃以下缓释率提升40%,特别适合寒夜保温。建议存栏500头以上猪场在10月前完成配方转换,并储备10天应急料。

#秋养攻略# 你家猪场开始换季备料了吗?欢迎分享经验🌾点赞过50抽3人送《秋季饲料配方库》📚(含20套验证方案)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