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养殖户老张去年购进5吨新型饲料添加剂,使用后导致200头育肥猪集体腹泻。经查,该添加剂未列入《饲料原料目录》批准名单——这个案例揭开行业关键问题:饲料目录由哪个部门颁发?如何避免误用违规添加剂?

农业农村部是饲料目录的法定颁发机构,下设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目录制定。其核心职能包括:
省级畜牧兽医局负责:
2025年新版目录收录原料增至1186种(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第658号公告),较2025版增加432种,涵盖微生物制剂、酶制剂等新型品类。

查询渠道:
使用规范对照表:
| 原料类型 | 使用限制 | 违规处罚标准 |
|---|---|---|
| 植物源性原料 | 黄曲霉毒素<50μg/kg | 没收+1-3万元罚款 |
| 动物源性原料 | 需标注热处理工艺 | 停业整顿+5万元起罚 |
| 微生物制剂 | 活菌数≥1×10^9CFU/g | 吊销许可证+10万元罚 |
山东某饲料厂2025年因使用未获批的发酵豆粕,被处以8万元罚款并停产整顿三个月。

企业申请新原料入目录需完成:
饲料原料目录:国家准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及其强制性质量标准的法定清单,具有法律效力。
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:由动物营养、毒理学等领域的21名专家组成,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。
当老张的猪场重新响起规律进食声,这个教训提醒我们:看懂饲料目录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法律必修课。毕竟,每吨合规饲料背后,都承载着养殖户的财产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保障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