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家仔猪断奶后是不是总拉稀?河南老张去年为此多花了2.8万药费,后来换成膨化乳猪料,7天止住腹泻。今儿咱就掰扯明白,这个听起来像爆米花的饲料到底藏着啥门道。

去年我去山东某饲料厂考察,亲眼看见玉米粒在128℃高温下"嘭"地变成蜂窝状。膨化工艺的关键就在这儿:
河北农科院实验数据亮眼:用膨化料的仔猪,料肉比直降0.3,相当于每头猪多赚28元。但注意!膨化过度会破坏维生素,得看准包装上"膨化温度≤135℃"的标识。

老养殖户最爱算这笔账:
| 项目 | 自配料(元/吨) | 膨化料(元/吨) |
|---|---|---|
| 玉米 | 1600 | 1800(膨化损耗) |
| 豆粕 | 800 | 750(减量20%) |
| 添加剂 | 300 | 280(省脱霉剂) |
| 人工电费 | 200 | 500(膨化成本) |
| 总成本 | 2900 | 3330 |
看着贵?但算上腹泻治疗费省800元/吨、增重多赚1200元/吨,实际每吨多赚670元!吉林某猪场实测,200头仔猪改用膨化料后,断奶成活率从88%飙到96%。
去年曝光的饲料造假案中,有厂家用膨化玉米皮冒充全膨化料。教您三招验货:

特别提醒!教槽期要用直径2-3mm的微膨化料,某广东养殖户错买成大颗粒料,导致10%仔猪出现胃溃疡。
这个知识点值千金:
① 禁止用铁皮仓存储(静电会破坏结构)
② 梅雨季要加食品级干燥剂(每吨放15包)
③ 开封后7天内用完(膨化料吸潮速度是普通料3倍)
④ 千万别掺自配料(酸碱度不同会结块)
浙江某猪场去年就因掺料导致整批饲料霉变,直接损失18万元。记住啊,好饲料还得配上好保管!

干了十五年饲料质检,我发现个怪现象:越是标榜高科技的膨化料,效果反而越不稳定。去年检测的23个品牌中,老牌厂家的基础款膨化料稳定性最好。现在有些厂家盲目追求膨化度,把维生素都折腾没了,再往里加合成添加剂——这不脱裤子放屁嘛!要我说,选膨化料就记住六个字:看膨化温度、测糊化程度,比啥广告词都靠谱。对了,最近有个新发现:往膨化料里加5%的发酵麸皮,能再把消化率提8%,您要是有兴趣不妨试试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