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断奶的小母猪该喂什么?看着食槽里剩的玉米糊,河北养殖户老张挠破了头。他家20头小母猪连续三天拉稀,兽医诊断结果让人吃惊——问题竟出在小母猪饲料配比上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科学喂养要从细节抓起。

小母猪离开母乳的第3天,消化系统就像刚启动的发动机。教槽料必须满足两个硬指标:
山东某种猪场的对比实验显示,使用专用教槽料的小母猪,日均增重比普通仔猪料多出80克。这里有个关键细节:饲喂次数要控制在每天5-6次,每次投放量不超过200克,就像给婴儿喂辅食讲究少食多餐。

当小母猪体重达到30公斤时,饲料配方要开始转向骨骼发育。钙磷比例必须严格控制在1.2:1,这个阶段常见的错误是过量添加骨粉,反而会造成关节硬化。
浙江农业大学的研究数据值得参考:
这里有个实用技巧:在料槽旁悬挂墨鱼骨,让小母猪自由啃食,既能补钙又能磨牙。我亲眼见过江苏某猪场用这个方法,将肢蹄病发病率压到5%以下。

后备母猪体重90公斤时,饲料要开始添加生殖营养素。叶酸和生物素的添加量需要翻倍,特别是配种前21天的饲喂方案,直接决定受胎率。
广东温氏集团的内部标准显示:
有个容易忽视的细节:这个阶段要逐步减少麸皮用量,过多粗纤维会撑大胃容积,影响后续哺乳期的采食量。去年我在湖南走访时,发现改用甜菜粕替代部分麸皮的猪场,母猪哺乳期日均采食量稳定在6公斤以上。

看着自家猪舍里活蹦乱跳的小母猪,我突然想起老兽医说的那句话:"养母猪就像养闺女,小时候基础打好了,将来才能给你生大胖孙子。"这话糙理不糙,从教槽料到繁殖料,每个阶段的营养投入,都是在为未来三年的生产性能打地基。下次当你调配饲料时,不妨多想想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五年后的样子——现在的每一勺精准营养,都在为将来的高产窝数蓄力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