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同样重量的饲料,干物质含量能差出15%?
去年在山东某养殖场亲眼见到,两批标注相同的玉米青贮,干物质含量实测相差12.3%,直接导致300头肉牛日增重差异达210克。这个案例说明,准确测量饲料干物质是控制养殖成本的第一道关卡。

饲料干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
简单说就是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干货:
→ 包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纤维等核心营养
→ 决定动物实际进食量
→ 影响饲料定价(每差1%价格波动30元/吨)
新手误区:以为晒干就是测干物质,其实105℃烘箱法才是国标方法,晒干会导致挥发性物质损失。
现场快速测量三件套
养殖户老张的法宝:

关键技巧:青贮饲料测量前必须充分搅拌,否则表层与底层水分差可达8%。
实验室精密检测全流程
第三方检测机构操作规范:
① 取样200g粉碎过1mm筛
② 称量皿恒重(前后重量差<0.0002g)
③ 105℃烘箱烘干4小时
④ 干燥器冷却30分钟称重
重点提示:棉粕类饲料需延长烘干至6小时,否则残留水分会超差。

测量不准的三大灾难后果
2025年河北某饲料厂就因检测误差被索赔230万元,这个教训太深刻。
潮湿天气测量怎么校准
南方梅雨季必备方案:

未来检测技术前瞻
广东某智能牧场已实现干物质数据自动上传,配方的动态调整效率提升6倍。
见过最离谱的操作是东北养殖户用铁锅炒饲料测干物质,虽然土法子也能用,但维生素损失高达40%。建议大家至少配备千元级的水分测定仪,毕竟精准的数据才是科学养殖的基石。那些还在凭手感判断干物质的老经验,正在被数字化检测技术快速淘汰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