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山东某万头猪场引种后爆发蓝耳病,700头种猪全军覆没😱,而同期引种的河南牧原却实现零感染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5年因引种操作不当导致的疫病暴发占比达63%。本文将用真实案例拆解种猪引种的关键控制点。
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① 非洲猪瘟检测报告:必须包含唾液+血液双样本PCR结果(广西某猪场因漏检唾液样本,引进带毒种猪引发疫情)
② 疫苗接种记录:重点查看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免疫情况(时间误差不得超过7天)
③ 种猪系谱档案:三代内近交系数需<3%(四川某猪场引进近交系种猪致受胎率下降41%)
避坑要点:要求供种场提供实时监控账号,可远程查看种猪入场前15天动态。
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失败案例:河北某猪场运输车消毒6次,但温度传感器故障导致车厢38℃高温,种猪热应激死亡23头
成功方案:
(突然想到!运输途中喂食必须用专用湿拌料,某集团为此定制了可降解食槽)
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血泪教训:河南某猪场按"3周"计算隔离期,实际少隔离36小时,导致猪瘟扩散
标准化流程:
✅ 前3天只提供葡萄糖水
✅ 第4-7天逐步添加教槽料
✅ 第8-21天混入本场粪便进行微生物驯化
✅ 每天记录体温、采食量、粪便形态(参考值:体温38.5-39.5℃)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
① 非洲猪瘟复检:入场第7天、第14天双次采样(包括环境拭子)
② 蓝耳病S/P值检测:数值>2.5需立即淘汰(某原种场因此避免85%损失)
③ 精液品质检测:引进公猪首次采精活力需≥85%(低于70%可退货)
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▂
反面教材:广东某猪场档案缺失,导致无法追溯种源,损失育种数据价值超200万
正确操作:

现在知道为啥大集团引种成功率高了?他们连运输司机的健康证都要提前30天备案!记得下次引种时带个紫外线灯,照照车厢角落,发现可疑污染物立马换车。对了,听说2025年新规要求引种必须购买生物安全险,这可是降低风险的好法子🐷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