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2025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389万头,同比增幅7.2%。这个持续半年的增长曲线背后,究竟藏着怎样的市场信号?河北保定养殖户老张的经历颇具代表性——去年跟风扩栏导致亏损83万元,今年却在存栏量新高期实现盈利逆转。

存栏增长是否意味产能过剩?
能繁母猪存栏量突破4100万头警戒线时(参考《全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》),往往预示10-14个月后生猪供给量将达到峰值。2025年周期数据显示:当存栏量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>3%,次年猪价跌幅普遍超过40%。
当前市场呈现结构性矛盾:
如何判断本场存栏合理性?
建议采用动态计算公式:
理论存栏量=(计划出栏量÷MSY)÷(1-淘汰率)
其中MSY(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)取行业均值22.5头,淘汰率建议控制在30%-35%。河南某万头猪场通过该模型,将配种分娩率从81%提升至89%,节省饲料成本270万元/年。
猪价下行周期怎样止损?
• 优化种群结构:将生产性能后20%的母猪淘汰
• 调整配种节奏:错峰出栏需提前7个月规划
• 锁定远期合约:与屠宰企业签订保底价协议
广东温氏2025年财报显示:通过期货套保减少价格损失4.7亿元,占全年利润的31%。

存栏增长期如何防控疫病风险?
建立三级预警机制:
怎样获取精准行情预判?
建议重点跟踪三个指标:
非瘟常态化如何调整策略?
• 实施三点式布局:分娩舍与保育舍直线距离>300米
• 建立内部运猪中转站:减少车辆接触频率
• 改造饮水系统:水线pH值稳定在3.8-4.2
某上市猪企审计报告披露:生物安全改造投入使死淘率下降4.7个百分点,年增效超5000万元。

老张现在每周都会查看能繁母猪保险参保数据,这个先行指标让他成功预判了本轮周期拐点。但需要警惕的是:当前种猪进口量同比暴跌68%,暗示行业正在加速内循环。养殖户既要抓住存栏增长期的红利窗口,更要建立包含23项指标的动态调控模型——毕竟在这个波动加剧的时代,精准比规模更重要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