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老张的牧场去年上演了"换料风波"——把用了三年的预混料换成浓缩料后,500头牛日均增重从1.3公斤暴跌到0.8公斤。这个真实案例揭开行业痛点:肉牛浓缩料和预混料哪个好?答案藏在养殖场的具体场景里。

预混料就像汽车零部件:含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核心营养,需搭配玉米、豆粕等"燃料"使用。山东某万头牛场实测显示,自配预混料每吨成本比浓缩料低200元,但需要配置粉碎机、搅拌机等设备。
浓缩料相当于组装好的发动机:在预混料基础上添加了豆粕、菜粕等蛋白原料。河北养殖户王大姐用浓缩料后,配料时间从每天3小时缩短到40分钟,但饲料成本每吨增加150元。
关键指标对比:

| 预混料 | 浓缩料 | |
|---|---|---|
| 蛋白原料 | 需自购 | 已添加 |
| 设备要求 | 需粉碎搅拌设备 | 简单混合即可 |
| 成本浮动 | 随原料价格波动 | 价格相对稳定 |
| 灵活性 | 配方可自主调整 | 固定配方 |
(数据来源:3、5、8)
场景一:50头以下小型养殖场
河南老李的庭院养殖证明:买整袋浓缩料更方便。他的20头牛每天消耗精料160公斤,直接购买浓缩料+玉米的配置,比自购十几种原料更省心。但要注意,浓缩料开封后需30天内用完,否则维生素会流失23%。
场景二:300-1000头中型牧场
山东某合作社的省钱妙招:玉米丰收季囤货,搭配预混料自配料。他们通过"预混料+本地麸皮+酒糟"的模式,每吨饲料成本比用浓缩料节省280元。但需配备专业配料员,保证混合均匀度≤10%。

场景三:万头规模化牧场
内蒙古现代牧业的智能方案:使用预混料定制配方,通过TMR全混日粮技术,使料肉比稳定在1.4:1。他们的营养师每月会根据玉米、豆粕行情调整配方,灵活应对原料价格波动。
配方失衡急救包:
① 发现牛群采食量下降15%时,立即检测饲料钙磷比(理想值1.5:1)
② 出现蹄甲开裂,每吨饲料添加50g生物素
③ 粪便中出现未消化玉米粒,调整粉碎粒度至2-3mm
常见错误案例:

补救三步走:停料12小时→喂食0.5%小苏打水→阶梯式换料(每天替换25%)
小编观点
养了十五年牛,我发现个规律:好饲料要看牛的反刍状态。用对料的牛,每天反刍7-8次,每次持续40分钟左右,这样的牛群即便遇到换料期,适应速度也能快30%。下次配料时,不妨在料槽边多观察半小时——会挑食的牛,迟早会告诉你哪种料更合胃口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