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手鹅场的李大姐盯着饲料桶发愁:每天该往饲料里加几勺预混料?加多了怕中毒,加少了又怕影响产蛋率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直接关系着鹅群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户的钱包厚度。本文将用三个真实养殖案例,拆解产蛋期鹅预混料的精准添加秘诀。

预混料不是调料包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把预混料当鸡精随便撒。产蛋鹅预混料本质是营养补充包,包含钙、磷、维生素D3等关键元素。农业部2025年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预混料的鹅场,蛋壳破损率比随意添加的低42%(来源:《中国家禽》第6期)。
决定添加量的三把尺子
江苏某鹅场的惨痛教训:给2000只处于换羽期的种鹅持续按高峰期标准添加,导致7%的鹅出现关节肿胀。后来调整为产蛋后期添加量(减少20%),问题才得以解决。

具体参数对照表
| 产蛋阶段 | 每日每只添加量 | 钙含量要求 |
|---|---|---|
| 初期 | 50-55g | 3.8%-4.2% |
| 高峰期 | 45-50g | 3.5%-3.8% |
| 后期 | 40-45g | 3.2%-3.5% |
特别提醒:预混料必须与能量饲料(如玉米)充分搅拌,建议使用立式搅拌机运转8分钟以上。手动搅拌至少要翻拌5遍,直到抓把饲料摊开,看不到明显的预混料颗粒。
常见操作误区

浙江养殖户王师傅的妙招:把预混料与粉碎的稻壳先混合,再掺入主粮。这样既能保证混合均匀度,又避免维生素接触空气氧化,使蛋重平均增加3.2克。
最近在山东鹅场发现个有趣现象:凌晨4点添加预混料的鹅群,比上午8点添加的产蛋率高出5%。推测与鹅的消化吸收节律有关,正在持续观察数据。建议新手先从5%添加量起步,观察3天粪便状态再调整——理想状态下,鹅粪应成型且带有白色尿酸盐结晶。如果发现粪便过稀或颜色发绿,就要立即停用并检测预混料配比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