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秋,山东临沂养殖户赵志强购入的800头育肥猪出现生长停滞,日均增重仅620克,远低于行业750克的标准线(数据来源: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)。经检测发现,其使用的4%通用型预混料中锌含量超标2.3倍,直接抑制猪群采食量。这个案例直击行业痛点——育肥猪那种预混料比较好?科学选择需综合考量六个维度。

收集华北地区23家养殖场数据制作对比表:
| 预混料类型 | 料肉比 | 日均增重 | 背膘厚度 | 使用成本(元/头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经济型(4%) | 2.85 | 698g | 18.2mm | 58 |
| 功能型(5%) | 2.63 | 763g | 16.8mm | 82 |
| 定制型(6%) | 2.41 | 812g | 15.3mm | 105 |
数据显示,功能型预混料综合效益最佳,但育肥猪那种预混料比较好需结合出栏周期。如计划150天出栏,经济型可降低成本;若追求高端肉质,定制型效益更优。

广东温氏集团2025年改用功能型预混料后,料肉比从2.78降至2.55,单头增收96元。其技术方案显示,关键在精准控制蛋氨酸与赖氨酸比例(1:3.2)。
问:高价格等于高质量吗?
答:某品牌6%预混料售价4800元/吨,检测发现其维生素D3含量仅为标注值的72%(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)。建议优先选择提供检测报告的供应商。
问:猪群出现皮毛粗糙如何调整?
答:立即检测预混料生物素含量,不足时按0.3g/吨补充,同时增加1%植物油。河北某养殖场采取此方案后,皮毛问题7天内改善率达89%。

问:不同季节需要更换预混料吗?
答:夏季应选择含0.1%有机铬的配方,缓解热应激;冬季需增加0.5%脂肪粉补充能量。季节适配型预混料可使日增重波动降低42%。
赵志强的教训最终转化为经验:通过招标选定三家预混料供应商,每月随机抽样送检,并将检测结果与采购价挂钩。半年后,其猪群日增重提升至798g,饲料成本反降7%。这印证了一个行业真理:育肥猪那种预混料比较好的答案不在产品手册里,而在持续的数据追踪与效益核算中。正如老养殖户常说的,会算细账的人才能抓住猪周期的红利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