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间里轰鸣的粉碎机刚停下,老张抓起一把饲料搓了搓,突然脸色骤变——这批饲料的颗粒明显发粘。这是去年广东某饲料厂真实发生的品控事故,直接导致下游猪场300头仔猪腹泻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猪饲料现场品控的核心环节,让你掌握从原料到成品的黄金检测法则。

你知道吗?60%的质量问题出在原料环节。上个月江苏某养殖场就因玉米含水量超标,导致整批饲料霉变。现场品控必须做到:
2025年新国标对比表:

| 项目 | 旧标准 | 新标准(GB/T 2025) |
|---|---|---|
| 玉米霉变粒 | ≤2% | ≤1.5% |
| 豆粕尿素酶 | 0.05-0.3 | 0.02-0.2 |
车间温度监控屏突然飙红到88℃,这正是河北某饲料厂去年发生美拉德反应(非酶褐变)的临界点。关键控制点要盯死:
实战技巧:山东王师傅的"三摸法"——
那批让老张冒冷汗的饲料,后来检测发现淀粉糊化度仅75%(标准≥85%)。成品仓必须做的三项破坏性检测:

紧急情况处理:去年四川某厂发现成品含微量鸡饲料,立即启动"四隔离"方案——
看着车间里新装的在线监测系统,老张现在每天要查23项数据记录。建议各位养殖户记住:原料检测别偷懒,生产过程勤记录,成品抽检要较真。你们厂的品控员是不是也像老张这样,把每个数字都当成生死线来盯?下次进车间记得带这三件宝:温度枪、放大镜、检测本,保准让你少踩80%的品控坑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