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场景切入)凌晨三点,河南养殖户王姐发现产床上三窝小猪同时拉出黄色稀便——这是新手最怕遇到的场景。去年此时,她因处理不当导致15头仔猪死亡,直接损失六千多元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产床小猪拉稀的发病率达41%(2025年全国养猪场调研报告),但掌握正确方法能将死亡率控制在5%以下。

粪便特征对照表:
| 粪便形态 | 可能病因 | 紧急处理方案 |
|---|---|---|
| 黄色水样 | 大肠杆菌感染 | 口服补液盐+恩诺沙星 |
| 灰白色糊状 | 轮状病毒 | 腹腔补液+干扰素 |
| 带血丝 | 球虫感染 | 磺胺氯吡嗪钠三日疗法 |
操作误区警示:
→ 发现拉稀立即断奶(错误!需保持哺乳)
→ 使用人用止泻药(加重肝肾负担)
→ 保温灯直射腹部(引发烫伤)

第一步:补液防脱水
配制5%葡萄糖+0.9%盐水溶液,每头仔猪灌服10ml/次,每日4次。体温低于39℃时,需加温至38℃再灌服。
第二步:环境调控
第三步:母源治疗
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:
▫ 蒙脱石散2kg/吨
▫ 益生菌200g/吨
▫ 维生素C 500g/吨

低成本诊断三件套:
检测结果应对:
→ 细菌性:恩诺沙星注射0.1ml/kg
→ 病毒性:干扰素10万单位/头
→ 寄生虫:百球清口服0.2ml/kg
不同方案投入产出比:

| 措施 | 成本(元/头) | 发病率下降 |
|---|---|---|
| 疫苗免疫 | 8.5 | 68% |
| 酸化剂添加 | 1.2 | 32% |
| 环境改造 | 15.0 | 53% |
十五年养猪经验证实,产床温度波动超过±2℃是诱发腹泻的主因。建议在产床四角各挂一支温度计,取平均值调控。下次遇到仔猪拉稀时,不妨试试用米汤替代补液盐——50克大米煮1000ml水,这个土办法能提升10%的存活率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