🌞7月的正午,河北邯郸养殖户老李盯着温度计上42℃的红色刻度,猪圈里待产的母猪正张着嘴急促喘气。这种天气下,天热母猪产仔怎么办?去年他因此损失了6窝猪仔,今年终于摸索出一套“降温保胎”的绝招。

老李吃过亏:去年用电风扇直吹产房,结果3头母猪感冒发烧。专家指出,地表温度超过35℃时,母猪直肠温度会升高0.8-1.2℃,直接影响分娩进程。现在他的猪场用上了这三件套:
江苏农科院2025年的对比实验显示,采用组合降温措施的猪场,仔猪存活率提升23%(见下表)。

| 降温方式 | 母猪进食量 | 产程时长 | 仔猪存活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单一风扇 | 2.8kg/天 | 6.2小时 | 81% |
| 水帘+雾化 | 3.5kg/天 | 4.5小时 | 94% |
山东临沂的养殖大户王姐发现,午后2点喂食的母猪采食量比早晨减少40%。现在她把饲喂时间改成凌晨5点和晚上8点,配合添加0.3%的小苏打(碳酸氢钠),成功让母猪日均饮水量从15升增加到22升。
💡重要提醒:高温环境下,每公斤饲料要多添加200mg维生素C。去年河南某猪场因此将难产率从18%控制到7%,效果堪比“产科医生坐镇”。
遇到母猪产程超过5小时的情况,立即启动三级应急方案:
① 用30℃生理盐水冲洗外阴
② 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(剂量按每公斤体重1ml计算)
③ 在产道涂抹医用石蜡油

重庆畜牧站记录显示,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案例中,85%的难产母猪能在2小时内完成分娩,比自然等待的存活率高3倍。
🔍热应激:当环境温度超过母猪等热区(18-22℃)时,出现的采食下降、呼吸加快等生理反应。
🔍水帘降温系统:通过湿润的蜂窝状纸质材料,利用水分蒸发原理带走热量的设备。
🔍电解质平衡:通过调节饲料中钠、钾、氯等离子浓度,维持动物体内水分代谢的技术。
记得上个月湖南暴雨后突然放晴,隔壁村5户养殖场因未及时调整降温方案,导致19头母猪中暑。现在把手机天气预警和猪场温控系统联动,就能避免这种悲剧。养母猪就像照顾孕妇,得把细致活做到位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