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牛舍里,河北养殖户老赵盯着刚挤出的奶罐发愁——这个月每头泌乳牛的产奶量平均下降4.2公斤,乳脂率却反常升高0.3个百分点。饲料公司技术员老刘抓起一把预混料搓了搓:"您这料里蛋白含量还是按空怀期配的吧?"这句话点破了核心问题:牛预混料的蛋白是多少需要动态调整,就像给产妇配月子餐要分阶段。

内蒙古某千头牧场的数据显示:产后15-100天奶牛,日粮粗蛋白应达17%-18%(《中国奶牛饲养标准》2025版),其中过瘤胃蛋白需占38%-42%。具体配置方案:
| 原料 | 占比 | 功能特性 |
|---|---|---|
| 豆粕 | 25% | 提供赖氨酸 |
| 棉籽粕 | 15% | 缓释蛋白来源 |
| 膨化大豆 | 10% | 提高适口性 |
| 过瘤胃蛋氨酸 | 0.3% | 精准补充限制性氨基酸 |
该牧场通过此配方将305天产奶量提升至12.8吨,但需配合每天3次TMR搅拌,保证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<5%。
山东养殖户李大姐的教训值得警惕:给干奶牛沿用泌乳期预混料,导致6头牛发生酮病。牛预混料的蛋白是多少在这个阶段需严格控制在14%-15%,并注意:

技术检测发现,过量蛋白会使干物质采食量降低13%(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数据),直接影响犊牛初生重。
江西某肉牛场曾给12月龄育肥牛使用泌乳牛预混料,导致日增重下降280克。解决方案:
调整后饲料转化率提升19%,但必须保证饮水充足(每天每头45升以上),否则易引发尿结石。

问:阴雨天气需要调整蛋白含量吗?
答:必须调整!湿度>75%时,过瘤胃蛋白利用率下降7%,建议临时提高豆粕比例3%。
问:如何判断蛋白是否过量?
答:观察牛粪状态——成型度差、含气泡说明蛋白消化不良。
问:能用菜籽粕完全替代豆粕吗?
答:最多替代40%,且需添加0.2%蛋氨酸,否则会导致硫苷毒素累积。

看着新换的配方被牛群抢食,老赵终于明白:牛预混料的蛋白是多少从不是固定数值,而是根据牛舌卷料速度、粪便形态、甚至气候变化的动态平衡。他现在每天记录剩料量,发现超过5%立即微调配方——这种基于生物反馈的精准调控,让他的牧场单产重回32公斤/日,验证了真正的营养学,永远在牛槽与实验室之间寻找黄金交叉点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