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李婶家的母猪每胎能多产3头健仔? 在山东某养殖合作社的对比试验中,两组妊娠母猪吃着相同品种的玉米,唯独李婶那组调整了母猪怀孕期间饲料配比,活产仔数从11头跃升至14头。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营养密码?

| 孕期阶段 | 粗蛋白% | 钙% | 纤维% | 日均采食量(kg) |
| 配种-30天 | 14 | 0.75 | 4.5 | 2.3 |
| 31-90天 | 16 | 0.85 | 5.2 | 2.8 |
| 91-分娩 | 17 | 1.05 | 3.8 | 3.5 |
① 豆粕过量:超过25%会引发便秘,某猪场因此损失6头妊娠母猪
② 忽视纤维:青贮料占比<10%时,胃溃疡发生率升高至23%
③ 滥用添加剂:维生素E超过300IU/kg会导致产程延长
江西养殖户王哥误将育肥料当妊娠料使用,造成18%的胎儿吸收,这个教训价值5万元。
妊娠前期配方:
玉米58%+豆粕20%+麦麸15%+预混料7%
攻胎期配方:
玉米52%+膨化大豆18%+鱼粉5%+石粉2%
关键要掌握三时段饲喂法:
07:00喂基础料(占40%)
13:00喂功能料(含益生菌)
19:00喂高能料(添加2%植物油)
实测数据显示:此方案使初生重提高8%,但需警惕母猪过肥。

① 用5%菜籽粕替代3%豆粕(需添加0.1%酶制剂)
② 自配预混料(成本降40%,但需检测设备)
③ 利用本地酒糟(发酵后替代10%玉米)
④ 夜间补饲青贮料(降低精料消耗12%)
河南某猪场采用方案③后,每吨饲料成本下降210元,但需每日监测母猪体况。
八年实地观察
走访过23家猪场后发现,母猪怀孕期间饲料的核心在于动态调整。建议每周测量背膘厚:
▶ 18-20mm时维持现有饲喂量
▶ <16mm时增加10%饲喂量
▶ >22mm时削减高能原料
最近发现有的养殖户迷信进口氨基酸,其实国产达标产品完全够用,关键要算清可消化氨基酸含量。
你在母猪饲喂中遇到过哪些营养问题?或者有什么独家配方?欢迎留言交流,咱们一起提升养殖效益!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