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老张家的养猪场去年赔了18万,问题竟出在育肥猪阶段多喂了5%的饲料。这个真实案例揭开养殖户最易忽视的细节——各生长阶段猪只的精准饲喂控制。本文将结合农业部最新饲养标准,详解从哺乳仔猪到出栏育肥的饲料供给策略。

刚出生的仔猪胃容量仅有4-6毫升,首周日均采食量约20克。这个阶段的关键是教槽料过渡:
河北某猪场实测数据:正确实施教槽训练的仔猪,断奶重比未训练组高23%(参考:《现代养猪技术手册》)。

此阶段日均采食量计算公式:(体重kg×5%)+50g。例如15kg保育猪日需:
15×5%×1000=750g +50g=800g
但需注意三个变量:
山东某万头猪场2025年数据揭晓最佳投喂方案:

| 体重阶段 | 日喂量 | 料肉比 | 经济效益排名 |
|---|---|---|---|
| 60-90kg | 2.8kg | 2.9:1 | ★★★★☆ |
| 90-110kg | 3.2kg | 3.3:1 | ★★★☆☆ |
| 110-130kg | 3.5kg | 3.8:1 | ★★☆☆☆ |
该场技术主管透露:"控制末期限饲可提升每头猪净利37元,但需精确掌握出栏时间窗。"
盲目参照标准表格
山西养殖户李某直接套用国家标准,未考虑自配料能量差异,导致料肉比超标0.4
忽视水源温度影响
冬季冷水(<10℃)会使饲料消化率降低18%,建议水温维持在16-20℃

错判品种生长特性
杜洛克猪比长白猪日均少食100g,但日增重高50g
"夏天要不要减量?"这个争议问题需分情况:
浙江某生态猪场采用智能饲喂器后,夏季料肉比从3.6优化至3.2,秘诀在于实时监测猪只采食速度自动调节投喂量。

养猪十五年终于悟透:所谓科学饲喂,就是要在猪的生理需求与人的经济效益间找到动态平衡点。我现在更关注猪群的整体均匀度,而不是单日采食量数字——当80%的猪能在30分钟内吃完定量饲料时,那个投喂量才是真正的黄金标准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