🌧️四川绵阳的养殖户老刘至今记得那个雨夜:新分娩的母猪突然排出大量暗红色组织,连同刚出生的仔猪当场死亡3头。这种骇人场面引出一个关键问题——母猪产后掉下来的是什么?我们通过解剖实验室数据和现场观察,总结出三大类必须警惕的排出物。

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25年研究(数据来源:CAU年报),产后24小时内排出物可分为:
| 类型 | 颜色 | 质地 | 总量 | 危险等级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完整胎衣 | 灰白色 | 膜状 | 1.8-2.5kg | 正常 |
| 残留胎盘 | 暗红色 | 碎片状 | >0.5kg | ⚠️⚠️ |
| 子宫脱出 | 鲜红色 | 肌肉组织 | - | 🆘紧急 |
| 坏死组织 | 黑绿色 | 腐肉状 | 不定 | ⚠️⚠️⚠️ |
广西某养殖场案例显示:未及时清理残留胎盘的母猪,七日内子宫炎发病率达73%。

信号一:持续出血超过500ml
正常恶露(è lù)排出量应<300ml/天,若发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处理:
→ 血液含气泡(疑似产道损伤)
→ 排出物带脓液(提示感染)
信号二:恶臭气味
健康产后分泌物呈淡淡血腥味,若出现:
• 鱼腥味:大肠杆菌感染可能
• 腐臭味:组织坏死征兆
信号三:体温异常
母猪产后正常体温38-39.5℃,若:
✔ 24小时内>40℃:急性子宫炎
✔ 持续<37.5℃:产后衰竭

第一步:现场鉴别
用镊子夹起排出物观察:
→ 胎衣表面应有葡萄状胎盘绒毛
→ 子宫组织可见明显肌纹理
第二步:紧急处理
• 残留胎盘:注射催产素20单位+子宫灌注碘制剂
• 子宫脱出:0.1%高锰酸钾温水冲洗后缓慢推回
• 组织坏死:立即隔离并注射头孢噻呋钠
第三步:预防感染
产后用药方案:

🐖 恶露:产后子宫排出的血液、黏液等混合分泌物
🐖 胎盘绒毛:胎衣上的指状突起,负责母胎物质交换
🐖 头孢噻呋钠:第三代动物专用头孢菌素
看着监控里安然哺乳的母猪,突然理解个道理:母猪产后掉下来的是什么的答案,决定着养殖场的生死线。那些总说"养猪靠运气"的人,可能从未认真观察过产床上的每克排出物。记住:好养殖员的眼睛,应该比B超机更敏锐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