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入行的养猪朋友总有个疑问:都是猪,为啥母猪和肥猪的饲料还要分开买?去年隔壁老张图省事,给怀孕母猪喂了肥猪料,结果整窝仔猪发育不良,直接亏了八千多块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,这两类猪的饲料到底藏着什么秘密。

母猪就像马拉松运动员,需要的是持久耐力。从后备期到哺乳期,前后要经历500多天的营养储备。特别是哺乳期,每天要分泌8-10公斤乳汁,相当于每天流失1.5公斤体重的能量。这时候需要的赖氨酸含量要比肥猪料高出30%,钙磷比例要精准到1.2:1才能保证骨骼健康。
肥猪则是短跑健将,追求的是快速增重。6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,每天要长1.2斤肉才算达标。它们的饲料里必须添加足量的酶制剂,把玉米豆粕的利用率提到最高。有些催肥型预混料会添加0.5%的酸化剂,让猪的肠胃24小时保持高效运转。
先看两组对比数据:

看着差不多?其实魔鬼在细节里。母猪料里豆粕多4%,粗蛋白含量直接拉高3个百分点。更关键的是,母猪预混料里必须添加叶酸和有机铁,预防仔猪先天性贫血,这些成分在肥猪料里根本不会出现。
再说添加剂的选择。肥猪料里常见的那股奶香味,其实是诱食剂的功劳。但母猪料要是加了这个,可能导致母猪挑食——去年河南某猪场就出现过母猪闻着香味吃料,结果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流产的案例。
看粪便判断饲料好坏
有些养殖户看到黑亮粪便就觉得饲料好,其实这是高铜添加剂造成的假象。真正的好饲料,粪便应该是不干不稀的褐黄色。

用中猪料喂全程
遇到过用4%中猪预混料喂怀孕母猪的,结果母猪严重缺钙,产后直接站不起来。不同阶段的料,维生素含量能差3倍。
自己乱加"营养"
往预混料里额外加骨粉、食盐的操作最危险。河北有个养殖户加了0.5%食盐,导致20头育肥猪集体中毒。
忽视原料霉变
今年春季雨水多,玉米霉变率比往年高15%。用这种玉米配母猪料,流产率直接翻倍。

盲目追求低价
市面上有些1.2元/斤的预混料,实际是用石粉充磷酸氢钙。这种料用三个月,猪的蹄壳就开始开裂。
刚起步的养殖户建议直接选4%预混料,操作简单容错率高。买的时候重点看三处:
遇到饲料厂推销员,直接问这三个问题:

合格的产品经理能当场给出明确答复,支支吾吾的可以直接pass。
养猪这事儿,省在饲料上就是亏在猪身上。去年行情最差的时候,坚持用正规母猪料的养殖场,每头母猪还能多保住2头仔猪。记住,好料不是最贵的,但一定是匹配猪生长阶段的。下次见着推销"万能料"的,直接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