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临沂某万头猪场去年因错误配比大台农预混料,导致生猪日增重下降21%,直接损失超50万元。这个案例揭示核心问题:同样的预混料,为何不同养殖场效果差异显著?本文将用实验室数据和实地案例拆解科学配比方法。

根据《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》(2025版),大台农预混料需遵循三大准则:
示例配方(60-90kg育肥猪):

| 原料 | 占比 | 作用 |
|---|---|---|
| 玉米 | 62% | 能量供给 |
| 豆粕 | 22% | 蛋白质来源 |
| 大台农预混料 | 4% | 微量元素载体 |
| 麸皮 | 8% | 纤维调节 |
| 石粉 | 1.5% | 钙源补充 |
| 食盐 | 0.5% | 电解质平衡 |
河南某猪场实测:将预混料与膨化玉米按1:10预混合后,均匀度提高37%(参考:农业农村部饲料检测中心报告)。
不同生长阶段需动态调整大台农预混料配比:
核心参数:

河北案例:添加2%鱼粉替代部分豆粕,腹泻率从18%降至5%。
关键控制点:
广东实践:使用大台农预混料配合1%植物油,料肉比从2.8降至2.5。

采用示踪剂检测法:
山东检测数据:使用双层混合工艺,变异系数从8.7%降至4.2%。
三防措施:

江苏教训:未做防潮处理的饲料霉变率高达15%,导致56头猪中毒。
以年出栏万头猪场计算:
大台农预混料成本:4%×1.5元/kg=0.06元/kg 全价料成本构成: 玉米62%×2.8元=1.74元 豆粕22%×4.2元=0.92元 预混料4%×15元=0.60元 其他12%≈0.48元 合计:3.74元/kg 优化方案:用5%DDGS替代2%豆粕,每吨成本下降58元(参考: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)。

当前饲料配方技术已进入精准营养阶段,2025版大台农预混料新增有机微量元素包被技术,可使生物利用率提升40%。建议养殖场建立原料数据库,这是实现科学配比的基础。毕竟,好的配方不是固定公式,而是动态调整的艺术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