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牧民巴特尔去年因牛群胀肚损失了13头牛,直接亏损超5万元。这种悲剧在育肥牛养殖中并不少见——2025年全国畜牧站调查显示,规模化牛场胀肚发病率达19%,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能避免。本文将揭示三个关键控制点,帮您把风险压到3%以下。

为什么精料喂得多反而危险?吉林某牛场做过对比:日粮中玉米占比超过55%的牛群,胀肚发生率是正常组的4倍。瘤胃就像发酵罐,过多精料会产生过量挥发性脂肪酸,使PH值骤降至5.2(正常6.5-7.0),引发急性酸中毒。
安全配比方案:
→ 育肥前期:精粗比4:6(玉米≤45%)
→ 育肥中期:精粗比5:5(添加1%小苏打)
→ 育肥后期:精粗比6:4(每吨料加300g酵母培养物)
河北某万头牛场采用此方案后,胀肚率从21%降至3.7%。
山西某养殖户每天集中喂料2次,结果28%的牛出现鼓气。牛胃需要持续消化,建议采用:

| 饲喂方式 | 胀肚发生率 | 日均增重 |
|---|---|---|
| 传统两次饲喂 | 19%↑ | 1.2kg |
| 分段三次饲喂 | 6%↓ | 1.5kg↑ |
| TMR动态饲喂 | 2.8%↓ | 1.7kg↑ |
内蒙古某牧场发现,牛舍氨气浓度超过25ppm时,胀肚风险增加3倍。建议:
→ 每头牛占位≥3㎡(密度过大会引发抢食应激)
→ 安装风速1.5m/s的侧向通风系统
→ 地面坡度保持2-3度(避免积水发酵)
关键参数:
• 冬季舍温不低于5℃(低温会降低瘤胃活性)
• 夏季湿度控制在70%以下
• 光照强度维持50-100勒克斯(相当于15瓦节能灯)
山东某牛场去年因违规操作导致23头牛急性鼓气,损失9万元。正确做法是:每日清理料槽残渣,每周检测水质,每月做饲料成分分析。

从业十年发现个规律:越是追求短期增重的牛场,越容易爆发胀肚。河南某企业用本文方案后,虽然日均增重只提高0.3kg,但死亡率降低4.2%,年增收反而多了28万。记住:预防性投入每头牛每天不到0.5元,却能避免日均20元的治疗损失——这笔账,您算明白了吗?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