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 > 问答专区 >
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养殖场3大病因解析

作者:养殖智慧库 时间:2025-11-10 阅读:459

​凌晨三点,河北某养猪场的兽医老张打着手电筒巡视产房,发现三窝新生仔猪的尾根沾满黄色稀粪,其中两头已经出现脱水性颤抖。​​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《中国畜牧杂志》2025年数据显示,全国71%的猪场在哺乳期遭遇过黄痢暴发(数据来源:第8期猪病防控专题),每窝发病仔猪死亡率可达30%-80%。

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养殖场3大病因解析

病原体入侵:大肠杆菌的隐秘攻击

江苏某万头猪场的实验室检测显示,​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(ETEC)​​是78%黄痢病例的元凶。这种细菌能分泌STa和LT毒素,刺激肠道大量分泌液体。新生仔猪胃酸PH值>4.0(成年猪PH=2.0-3.5),根本无法有效杀灭入侵的病原菌(参考:《动物微生物学》第6版)。

病原类型感染窗口期典型症状检测方法
ETEC出生12小时内喷射状黄痢乳鼠中和试验
C型产气荚膜梭菌3-5日龄血便腥臭肠毒素ELISA
轮状病毒7-10日龄水样粪便PCR检测

环境与管理:看不见的致病推手

2025年河南某养殖场案例显示,产房温度波动>3℃会使黄痢发生率提升2.6倍。​​三大管理漏洞​​:

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养殖场3大病因解析
  1. 产床消毒不彻底(火焰消毒面积<80%)
  2. 初乳摄入不足(<200ml/头的仔猪发病率高41%)
  3. 昼夜温差>5℃(破坏肠道菌群平衡)

​温度与发病关系数据​​:

产房温度18-22℃23-25℃26-28℃
发病率33%21%12%
(数据来源: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25年实验数据)

母体传播:垂直感染的致命通道

对山东某发病猪场的母猪检测发现:
● 63%母猪乳汁中大肠杆菌超标(>10^4CFU/ml)
● 38%母猪产道携带K88/K99菌毛抗原
● 21%母猪粪便中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毒素

​阻断垂直传播三步骤​​:

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养殖场3大病因解析
  1. 产前7天母猪饲料添加0.1%杆菌肽锌
  2. 分娩前6小时用0.1%高锰酸钾冲洗产道
  3. 产后立即挤掉前3把乳汁(含菌量最高)

实战问答

​Q:如何快速区分细菌性与病毒性黄痢?​
A:采用"三看"法:

  1. 看发病日龄:细菌性多在3日内,病毒性多在7天后
  2. 看粪便性状:细菌性呈蛋花汤样,病毒性带絮状物
  3. 看传播速度:细菌性12小时传遍整窝,病毒性2-3天扩散

​Q: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?​
A:立即执行:

  1. 腹腔补液(5%葡萄糖+0.9%氯化钠,38℃温液)
  2. 口服蒙脱石散(0.5g/头,每日3次)
  3. 后海穴注射硫酸阿托品(0.1ml/kg)

​Q:如何预防反复发作?​
A:关键要做好:

仔猪黄痢疾是怎么引起的?养殖场3大病因解析
  1. 产房安装地暖(维持28℃±1℃)
  2. 使用益生菌制剂(乳酸菌>10^9CFU/g)
  3. 实施"全进全出"制(间隔期彻底熏蒸消毒)

百科解释

▸ ​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(ETEC)​​:具有K88、K99等黏附素,能产生导致严重腹泻的肠毒素。
▸ ​​球虫病​​: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,特征为黄色糊状粪便。
▸ ​​乳糖不耐受症​​:因乳糖酶缺乏导致的消化障碍,常见于代乳品使用不当。


​十年防控经验谈​
处理过47起黄痢暴发案例后发现,​​发病6小时内干预最关键​​。某次通过给初生仔猪灌服2ml初乳添加剂(含IgG抗体),使整窝存活率从55%提升至92%。现用三种必备设备:红外测温仪(监测产床温差)、PH试纸(检测胃酸浓度)、电子秤(监控仔猪日增重)。

最新实践显示,在产前给母猪接种K88-K99-F41三价疫苗,配合产房安装空气过滤系统,可使黄痢发病率下降79%。记住,治疗黄痢不是简单的止泻,而是维持水盐平衡——每延迟1小时补液,仔猪存活率就下降8%。
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aosiliao.com/wenda/87871.html

标签: 仔猪,痢疾
Copyright ©2019-2024 好饲料网https://www.haosiliao.com/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