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邢台的老张去年冬天遇到件怪事——明明给20头育肥牛喂足了玉米和豆粕,出栏时却有6头牛比同伴轻了整整150斤。这种"光吃不长膘"的困境,正是许多养牛户在后期催肥阶段最头疼的问题。养牛后期催肥有什么方法,关键在于破解饲料转化、营养吸收和环境控制三大难题。2025年全国肉牛产业报告显示,科学催肥技术可使每头牛日均增重提升38%,养殖效益增加23%。

内蒙古某万头牛场的实验数据表明,催肥期饲料中粗精比从6:4调整到4:6时,日增重从1.2kg跃升至1.8kg。核心配方要把握三个梯度:
这里有个实用配方模板(以500kg育肥牛为例):

| 阶段 | 玉米 | 豆饼 | 青贮料 | 预混料 | 食盐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过渡期 | 55% | 18% | 20% | 5% | 2% |
| 冲刺期 | 65% | 15% | 15% | 3% | 2% |
山东某养殖场采用此方案后,出栏牛均重增加57kg,每头多赚1200元。特别提醒:棉籽饼需经1%石灰水浸泡处理,去除游离棉酚(1)。
江西龙南的养殖户发现,在精料中添加0.3%的蜂蜜,可使牛日采食量增加2.3kg。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:
更经济的替代方案是使用酒糟:

浙江某牛场采用"酒糟+尿素"组合,尿素按每100kg体重8-10g添加,使粗蛋白利用率从45%提升至62%。但要注意:尿素必须与精料混匀,喂后2小时禁止饮水(2)。
湖北十堰的监测数据显示,牛舍温度维持在8-15℃时,日增重比高温环境高0.4kg。环境调控要做好三件事:
这里有个省钱妙招:用废弃汽车轮胎制作"蹭痒柱",既能清洁皮毛,又可减少体表寄生虫83%。冬季在运动场铺30cm厚稻壳,保温效果堪比电热地板,成本仅需每头牛8元/月(5)。

五年跟踪23家牛场发现,成功的催肥方案都遵循"三三制"原则:
去年河南暴雨季,某牛场因未准备应急方案,导致32头牛应激减重,损失超15万元。记住:催肥就像跑马拉松,最后十公里决定胜负。现在就去检查你的牛舍温度计,看看是否还挂在阳光直射的位置——这可是新手常犯的第8号错误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