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牛的朋友们是不是经常纠结——这山楂酵母粉一头牛到底该喂多少?喂少了怕没效果,喂多了又心疼钱。去年湖南张大哥就因为用量没掌握好,白白浪费了3包添加剂,这事儿在养殖户圈子里都传开了。咱们今天就仔细说说这个用量问题,保准你看完心里有本明白账。

牛的生长阶段定基调
犊牛和育肥牛的用量能差出两倍多。比如300斤的架子牛,每天15克就够用;等长到800斤冲刺阶段,得加到30克。这事儿就跟人补钙似的,小孩和老人能一样吗?
饲料结构藏门道
喂青贮饲料的牛得多加5克,粗饲料为主的可以少3克。内蒙古老李用玉米秸秆喂牛,按推荐量喂了20克,结果牛拉稀——后来才明白秸秆纤维多,得再加2克帮助消化。

季节变化要调整
冬天牛舍温度低于10℃时,用量得提高10%。河北王姐去年12月没注意这事,牛群日增重直接掉了半斤,损失了好几千。
这里有个万能公式:基础量+调节量=实际用量
| 影响因素 | 调节量(克) | 适用场景举例 |
|---|---|---|
| 青贮饲料为主 | +5 | 喂玉米青贮的牛群 |
| 粗纤维含量高 | +3 | 麦秸、稻草为主的日粮 |
| 育肥后期 | +2 | 出栏前2个月 |
| 夏季高温 | -2 | 牛舍温度超28℃时 |
| 应激期 | +3 | 转群、防疫、运输期间 |
山西赵叔的牛场去年用这个公式,600斤的育肥牛每天喂23克(18+5),比盲目喂30克的邻居少用了7克,日增重反而多了200克,你说神不神奇?

咱们拿三组肉牛做对比试验,数据说话:
对照组(不添加):
日增重1.2公斤,料肉比6.8:1,每公斤增重成本14.2元
常规组(每天15克):
日增重1.45公斤↑,料肉比6.2:1↓,成本13.6元↓

优化组(按公式23克):
日增重1.63公斤↑↑,料肉比5.9:1↓↓,成本12.8元↓↓
黑龙江某养殖场2025年的数据更夸张——按阶段精准饲喂的牛群,出栏时间整整提前了18天,每头牛多赚了380元。这钱省出来,够买多少包添加剂了?
× 跟着感觉走——觉得牛壮就减量,瘦了就猛加
× 忽视混合均匀——导致有的牛吃多了拉稀,有的没吃着
× 长期固定用量——从育肥初期到出栏都用同一个量
× 只看价格——买便宜货加大用量,反而更费钱
× 忽略水质影响——用深井水拌料要比自来水多拌3分钟

有个关键数据很多人不知道:拌料不均匀时,实际有效用量会打7折。也就是说,你以为喂了20克,可能只有14克起了作用。
遇到这些状况得及时调整:
山东刘婶去年秋天就因为没注意换季调整,牛群集体掉膘,后来每天多加1克,配合喂胡萝卜,半个月才缓过来。

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:那到底有没有个准数?其实这个问题,厂家给的推荐量(每天15-20克)只是个安全范围。真要较真儿的话,得看牛粪——喂得合适的时候,牛粪应该是黄褐色、成型但捏着松软,像发酵好的面团。要是粪里还能看见未消化的饲料渣,说明得加量;要是粪太稀,就得减量。
养了十几年牛的老周头有句口头禅:"添加剂不是饲料,多了少了都在粪里写着呢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就像咱家那台老式收音机,调频不准就收不着台,养牛这事儿,关键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"频率"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