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有没有发现,最近朋友圈里搞养殖的突然多了起来?我隔壁老王家儿子去年辞职回家养羊,上个月刚在县城买了套房。但话说回来,新手最容易栽在饲料上——特别是现在到处都在吹发酵饲料,什么EM菌、青贮黄贮的,听得人脑袋发懵。今儿咱就仔细聊聊,这些发酵饲料到底是个啥门道?

先来个灵魂拷问:为啥老养殖户的牛羊总比你的长得快?去年我表弟养了50头牛,饲料钱花了小十万,结果出栏时平均体重比市场标准少了30公斤。后来才发现,问题就出在他用的发酵饲料压根没选对...
先说个冷知识,发酵饲料其实分三大门派。头一个要数青贮饲料,就是把整株玉米啊、牧草啊切碎了密封发酵。去年我在河南参观过一家养殖场,他们用带穗玉米青贮,牛吃了日均增重能到1.2公斤。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,水分必须控制在65%-75%,太干了不发酵,太湿了会发霉。
第二个流派是黄贮饲料,说白了就是秸秆发酵。特别是小麦秸秆,经过专业菌剂处理,粗蛋白能从3%提升到8%左右。但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什么?去年山东有个养殖户,把秸秆随便堆在墙角就算发酵了,结果牛羊吃了集体拉稀——这玩意得严格厌氧环境才能成功。

第三个要数这两年火起来的菌体蛋白饲料。比如用酒糟、豆渣这些工业下脚料发酵,我有个朋友在山西开醋厂,现在光卖醋糟发酵饲料,每月能多挣5万块。不过这种饲料有个致命弱点:保质期通常不超过15天,运输半径超50公里就划不来了。
这里给新手画个重点:千万别看广告宣传就掏钱。去年市面上流行过一款"七天速成发酵剂",号称能缩短发酵时间,结果被曝光菌种活性根本不够。选饲料得看这几点:
举个反面例子,去年河北有个养殖户贪便宜买了批青贮饲料,结果开窖后发现上层全发霉了。后来检测发现,这饲料乳酸菌含量只有标准值的1/3。所以说,买发酵饲料千万别省检测的钱,该送样就送样。

现在很多新手想自己搞发酵,觉得这样更省钱。但说实话,家庭式发酵十个有九个要翻车。上个月我帮朋友看了个配方:玉米面40%+豆粕20%+麦麸25%+发酵剂15%,看着挺合理是吧?结果发酵三天就长白毛了——问题出在麦麸比例太高,碳氮比失衡了。
这里分享个靠谱的基础配方:
原料 | 比例 | 注意事项
玉米秸秆 | 60% | 粉碎长度2-3厘米
豆渣 | 25% | 要新鲜无霉变
玉米粉 | 10% | 提供发酵碳源
发酵菌剂 | 5% | 选耐高温型菌种
重点提醒:发酵容器千万别用铁桶!去年我邻居用废油桶发酵,结果铁锈和菌种发生反应,整桶饲料都报废了。最好用食品级塑料桶,记得每天放气,不然容易炸罐。

最近网上流传个说法:"发酵饲料可以完全替代精饲料"。这话可害人不浅!去年东北有个养羊大户,全用发酵饲料喂了三个月,羊群集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。实际情况是,发酵饲料最多替代30%-50%的精料,还得额外补充预混料。
还有个更隐蔽的坑:很多人觉得发酵时间越长越好。其实像菜籽饼发酵,超过15天就会产生过量单宁酸。我实验室做过对比试验,发酵7天的菜籽饼适口性最好,粗蛋白消化率能达到82%,但发酵20天的反而降到65%了。
小编观点:搞养殖就像谈恋爱,光有热情不够,得懂门道。选发酵饲料这事儿,宁可前期多花三个月研究,也别等牛羊掉膘了再后悔。记住,适合别人的配方不见得适合你,关键得摸清自家养殖场的实际情况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