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为什么同样养母猪,有人产仔数多成活率高,有人却总在产房出问题吗?河北邯郸的刘老板去年就遇到糟心事:他的母猪平均产活仔数只有9.3头,断奶重不足6公斤。直到今年改用科学配比的帝斯曼母猪预混料,现在产活仔数提升到12.6头,断奶重突破7.8公斤——这中间的差距,可能就藏在饲料配比的细节里。

很多人不知道,母猪饲料配比其实是个动态方程式。比如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钙磷需求差异能达到20%,而维生素E的添加量直接影响母猪的断奶发情率。帝斯曼的OVN标准每5年更新一次,正是为了跟上现代猪种的营养需求变化。
重点来了:在妊娠后期,建议将预混料占比从常规的4%提高到5%,同时搭配0.3%的Hy-D维生素D3。这个调整能让钙吸收率提升40%,大大减少产程过长导致的死胎问题。山东某万头猪场的实测数据显示,采用该方案后,平均产程从5.2小时缩短到3.8小时。
遇到豆粕价格暴涨怎么办?河南养殖户老王的做法值得参考:

这里有个容易踩的坑:很多新手直接照搬网络上的配方比例,却忽略了原料质量。比如玉米容重低于710g/L时,需要额外增加2%的用量。去年湖北某猪场就因玉米霉变超标,导致30%母猪流产,损失惨重。
妊娠前期:
哺乳期:

特别提醒:断奶后3天内不要立即换料,应该用妊娠料和哺乳料按3:1比例过渡,避免应激反应。江苏某猪场通过这个细节调整,母猪发情间隔缩短了2.3天。
山东德州李大姐的惨痛教训值得警惕:她图便宜买了临近保质期的预混料,结果导致12头母猪蹄裂,直接损失6万元。现在她定期用试纸检测维生素含量,再也不敢马虎。
在猪场摸爬滚打十几年,我发现很多养殖户过分追求低价预混料,却忽视了隐性成本。比如某品牌预混料每吨便宜500元,但需要额外添加3种添加剂,实际成本反而更高。帝斯曼母猪预混料的最大优势,在于把25-羟基维生素D3等专利成分直接整合到配方中,省去了后期调配的麻烦。

最近走访湖南某家庭农场时,看到他们用智能手机扫描预混料包装上的追溯码,直接查看检测报告。这种透明化操作,或许就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。毕竟,看得见的品质才能养出更健康的母猪,创造更实在的效益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