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廊坊养殖户老张上个月给仔猪注射生血素时,因选错位置导致8头仔猪出现硬结,生长速度落后同窝猪30%。这个教训提醒我们,仔猪打生血素打什么位置直接关系到药效吸收率。本文将用实测数据揭晓最佳注射位点。

在山东某存栏5000头的猪场,对同日龄仔猪分组注射:
A组(颈部肌肉):
B组(后海穴):

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数据显示(试验编号CAAS-2025-067),后海穴注射使药物利用率提升15%,但需注意针头与直肠保持1cm安全距离。
1. 颈部肌肉注射
2. 后海穴注射

3. 股内侧肌注射
| 部位 | 吸收速率 | 操作难度 | 适用阶段 |
|---|---|---|---|
| 颈部肌肉 | 中等 | 简单 | 任何日龄 |
| 后海穴 | 快 | 较高 | 断奶后 |
| 股内侧肌 | 慢 | 中等 | 保育期 |
江苏盐城某猪场出现7例注射性脓肿,经查原因:
① 重复使用针头(超3次)
② 注射后未按压15秒(药液外渗)
③ 消毒剂选用错误(应用75%酒精而非碘伏)
正确处理流程:

后海穴:又称交巢穴,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穴位,刺激该处可促进药物经直肠上静脉快速吸收。
股内侧肌:后肢内侧的梭形肌肉群,此处血管分布较少,适合大剂量注射(不超过2ml)。
广西某养殖户发明"三点定位法":
此法使注射准确率从76%提升至98%,操作耗时减少40%。下次注射时,记得在针管留下0.1ml空气——这个气泡能封堵针孔,防止药液回流污染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