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通辽牧场主发现,使用错误类型的预混料导致500头肉牛日均增重减少230克,年损失超60万元。科学选择肉牛育肥预混料种类究竟藏着什么门道?本文将用实测数据揭晓答案。

中国农科院2025年检测显示:功能型预混料使肉牛日增重提高310克,但需配合精准配方。而内蒙古某牧场误用高磷型预混料,导致56头牛出现尿结石,损失惨重。
| 类型 | 适用阶段 | 成本差异 | 增效效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基础型 | 育肥前期 | 基准价 | 料肉比6.5:1 |
| 功能型 | 育肥中期 | +28元/头·月 | 料肉比5.8:1 |
| 定制型 | 出栏冲刺期 | +45元/头·月 | 料肉比5.2:1 |
吉林某万头牛场实测:阶梯式使用三类预混料,出栏周期缩短23天,每头牛多赚410元。但需注意:基础型预混料用于后期育肥,会导致日均增重减少17%。
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检发现:31%标注"功能型"的预混料实际过瘤胃率不足60%。建议购买前做简易测试:取10克预混料泡温水,优质产品应呈均匀悬浮态。

在内蒙古服务过38个牧场的经验表明:
• 玉米青贮占比超50%时,必须选择含纤维素酶的预混料
• 12月至次年3月要提高预混料用量15%
• 每季度检测牛群粪便PH值,调整钠钾比例
记住这个诀窍:观察牛群反刍时长,优质预混料使用者每日反刍7-9小时,且咀嚼次数达55-65次/分钟。(数据来源: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报/农业农村部质量监测中心)
版权声明:本文为 “好饲料网” 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;